[实用新型]发酵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3629.7 | 申请日: | 2012-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7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周泽良;翟保国;王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蓝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17/00 | 分类号: | A23N17/00;A23K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杨刚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酵 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微生物发酵脱去菜籽粕中毒性成份的发酵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第一畜牧、水产生产大国和世界第二饲料生产大国,其中蛋白质饲料原料主要依靠进口,如氨基酸50%以上需要进口,鱼粉70%需要进口,用于豆粕生产的大豆约70%需要进口,为此近年来每年需进口大豆3000多万吨。在大量进口大豆或豆粕的同时,我国还有年产量近800万吨的杂粕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菜籽粕在蛋白质饲料原料的贸易量中位居第二,仅次于豆粕。我国是油菜籽生产第一大国,菜籽粕等杂粕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植物蛋白资源。其潜在营养价值与脱脂大豆粕不相上下,其生物效价和利用率甚至超过脱脂大豆蛋白。但由于含有硫甙、多酚、植酸等抗营养物质限制了其在饲料中的添加量。
菜籽粕潜在营养价值可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理想蛋白氨基酸组成模式媲美。一般情况下菜籽饼粕含蛋白质35-45%,菜籽蛋白营养效价为3.35。生物效价为91,营养效价和生物效价均高于大豆蛋白、花生蛋白、棉子籽蛋白。糖分含量38%,脂肪含量1.8-4.0%;此外还含有生物素、维生素B及微量元素钙、硒等。但菜籽饼粕中的硫甙经芥子酶分解出异硫氰酸酯(ITC)、噁唑烷硫酮和腈等有毒物质,而且所含的植酸、单宁、芥子碱等抗营养因子影响适口性。并使得菜籽粕蛋白的消化利用率降低,大部分菜籽饼粕用于肥料。
为了更充分的利用菜籽粕这种优良的植物蛋白资源,各国科学家都纷纷开展菜籽粕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外菜籽粕脱毒的方法主要有:物理脱毒方法、化学脱毒方法及生物脱毒法3类。物理脱毒和化学脱毒法都有很大的缺陷。微生物发酵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条件温和、干物质损失小、成本低,便于操作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我们常见的固态、半固态发酵设施为长型、方型、圆型等间隔式发酵设施。翻料都只能是间隔式对发酵物料进行翻动,发酵工艺控制条件都无法做到发酵温度和发酵周期最优化,发酵设备利用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固态、半固态、发酵设备缺陷,解决固态,半固态传统间隔式间隔搅拌或人工翻料,发酵效率低下的问题,达到发酵温度和发酵周期最优化,对发酵温度做到可控,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酵槽内可连续搅拌,发酵槽外带保温和能升降温控制的发酵培养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发酵培养装置,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内部设置有物料搅拌装置,槽体的底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料装置,槽体的一侧设置有一个出水口,所述的槽体的顶部连接有温度检测器,所述槽体的顶部设置有活动密封盖。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物料搅拌装置包括搅拌轴、搅拌叶支承架、内螺旋旋叶和外螺旋旋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搅拌轴水平贯穿于槽体的中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内螺旋旋叶和外螺旋旋叶连接在所述的搅拌叶支承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内螺旋旋叶和外螺旋旋叶的旋转角度为360°。由于内、外螺旋旋叶螺旋的方向相反,内螺旋旋叶和外螺旋旋叶旋转的同时,伴随着水平方向的推动,内螺旋旋叶和外螺旋旋叶的推动方向互为反向推动,保证了搅拌运转时发酵物料的均衡和发酵温度的稳定,使发酵温度控制完全按照工艺最佳条件进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内螺旋旋叶的半径小于外螺旋旋叶半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槽体四周夹层内装有循环保温水。所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是为了保证槽体四周夹层内的保温水为循环水。根据发酵进展情况的温度要求,通过温度检测器检测发酵箱温度,对夹套内水温进行调节达到发酵升温和降温的目的。按照发酵工艺条件控制要求,对发酵槽内温度进行调节,保证发酵箱内的温度符合最佳工艺条件控制要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槽体的顶部连接有湿度控制器。所述湿度控制器的作用是:按照发酵工艺条件控制要求,对发酵槽内湿度进行调节。保证发酵箱内的湿度符合最佳工艺条件控制要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槽体的顶部连接有排气阀。
本实用新型与现在普遍使用的传统间隔式发酵池相比,解决固态,半固态传统间隔式间隔搅拌或人工翻料的,发酵效率低下的问题,达到发酵工艺条件可控,发酵效率高,发酵周期能缩短50%以上,显著降低了设备投资,提高了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发酵培养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蓝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蓝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36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