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型扁平光电混合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3783.4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8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阮云芳;李闽刚;苏晓帆;杨笛雨;陈锋;熊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7/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07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扁平 光电 混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间连接传导的微型扁平光电混合缆,它能使电子元器件间的数据信号传输进入光通讯阶段。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设备中电子元器件间的连接传导大都采用金属导线连接的方式,金属导线既承担元器件间的电力传输又进行数据的传输,由于金属导线传输数据的量和速率有限,因此也大大限制了电子元器件间的数据交换速率。光纤传输相对于其它介质传输来说具有无可比拟的带宽优势,通过光纤传输来取代目前USB、以太网络等所有的以铜缆作为传输媒介,将LAN内的有线传输推动升级为全光纤架构,让电子元器件间的数据信号传输进入光通讯时代,推动光纤传输从以往以局端为主,普及到所有消费性电子产品,将逐渐成为目前研究推广的主流趋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电子元器件之间电力和数据传输的微型扁平光电混合缆。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外护套,其特征在于外护套呈扁平状,外护套内包覆光电混合缆芯,所述的光电混合缆芯包括有光纤带,在光纤带的一侧或两侧叠合有电带或/和光电复合带。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电带由绝缘导线用粘接剂平行并列粘接成一体并经紫外固化而成,所述的绝缘导线由金属导线外包覆绝缘层构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光电复合带由绝缘导线和光纤用粘接剂平行并列粘接成一体并经紫外固化而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光电混合缆芯中含有光纤1~12根,绝缘导线2~12根。
按上述方案,在光带混合缆芯和外护套之间设置有柔性加强件,所述的柔性加强件由芳纶纱或聚酯纱构成。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外护套横截面宽度为1.0mm~6.0mm,厚度为0.4mm~4.5mm。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光纤带的一侧叠合有2排电带。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光纤带的两侧各叠合有1排电带。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光纤带的两侧各叠合有1排光电复合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作为传输链路中用于电子元器件的连接环节,金属导线用于电子元器件间的电力传输,光纤用于数据传输,这将大大提高电子元器件间的数据交换速率;2、结构简单,导线与光纤布设合理;成缆后体积小.重量轻,弯曲性能优异,非常适用于电子元器件和产品间的连接传导,以及电脑硬件、元器件中的窄小空间;且使用方便,使未来光电子通讯和消费性电子产品在光电界面的运行更加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横向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横向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径向结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径向结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包括有扁平状的外护套4,外护套内包覆光电混合缆芯,所述的光电混合缆芯包括有1排4芯的光纤带1,在光纤带的一侧叠合有2排4芯的电带,所述的电带由绝缘导线2用粘接剂3平行并列粘接成一体并经紫外固化而成,所述的绝缘导线由金属导线外包覆绝缘层构成;电带和光纤带上下叠合构成光电混合缆芯,光电混合缆芯外柔性加强件5,所述的柔性加强件由芳纶纱构成,在柔性加强层外包覆扁平状的外护套4。
实施例2如图2所示,它与上一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2排4芯的电带分别叠合在4芯光纤带的两侧,即光纤带在中间,两侧各有1排电带,其它结构与上一个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3如图3所示,它与第二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2排4芯的光电复合带分别叠合在4芯光纤带的两侧,所述的光电复合带由3根绝缘导线2和1根光纤6用粘接剂平行并列粘接成一体并经紫外固化而成。其它结构与上第二个实施例相同。
实施例4如图4所示,它与第一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光电混合缆芯包括有1排6芯的光纤带1,在光纤带的一侧叠合有1排6芯的电带,其它结构与上第一个实施例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未经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37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