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5077.3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8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江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循环 一体化 污水 处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主要去除污水中的生化指标、悬浮物等,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特别是涉及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器。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不断紧缺和对环境污染治理的不断加强,人们已经开始关注对各种污水进行处理,并尽可能的重新加以利用。目前,对污水进行治理的装置大体可分为活性污泥过滤池、生物过滤滤池、生物接触氧化等达到初步净化的效果,而污水处理后要再次利用的话往往需要增加深度处理工艺段,而现在的深度处理往往都是独立结构体,以上处理过程分步单独进行,都占据着较大的面积,因此,存在结构分散、占用空间大、投资造价高、施工周期长、设备众多、运行费用高、运行管理复杂等缺陷,没有得到较好的推广普及,制约了当前城镇污水处理工作的开展,尤其是分散化处理的进展,如一专利号为ZL93234878.5(公告号为CN2173784Y)的专利《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器》披露了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其由污水处理其本体和装于本体内的环形管组成的卧式一体化污水处理器,本体以隔板分成三部分,中和室、曝气室和过滤室,室内装置开有均布小孔的环形管,以及由开有均布微孔的滤板叠加而成的过滤层,本体侧面中部设有进气口,装置集中和、曝气和过滤为一体,同时应用物理、化学、生物法,一次性完成污水的净化处理;此实用新型只是在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进行一些改动和组合,但是,该装置为卧式,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并且曝气的气泡大,氧传递效率不高,过滤滤板加成的过滤层,容易堵塞,清洗困难,且水头损失大,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高、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器,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存在结构分散、占用空间大、投资造价高、施工周期长、设备众多、运行费用高与运行管理复杂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器,罐体(1)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为缺氧段、好氧与沉淀段、过滤段以及罐体(1)内部和外部的管道与支架,罐体(1)呈圆筒状,罐体(1)底部下方设置有支撑座,罐体(1)设置于罐体底部的支撑座上,罐体(1)内设置有若干分隔板,分隔板将罐体(1)内部分隔成以上三部分,以上三部分通过管道和阀门连接;缺氧段包括污水进水主管(2)、缺氧段排气阀(4)、缺氧生物填料(5)、缺氧段出水阀(6)和缺氧段检修口(7);好氧与沉淀段包括好氧与沉淀段排气阀(8)、好氧生物填料(9)、好氧与沉淀段出水阀(10)、曝气固定板(11)、曝气头(12)、曝气与排泥阀(13)和好氧与沉淀段检修口(14);过滤段包括过滤段进水阀(15)、排污阀(16)、石英砂填料层(17)、承托层(18)、滤板(19)、滤头(20)、过滤段进气口(21)、过滤段出水口(3)、过滤段检修口(22)和透气孔(23)。
本实用新型优点:集缺氧、好氧、沉淀、过滤为一体的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新颖而紧凑,利用了压缩空气重复利用、高效活性污泥再生利用、占地少、投资省、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罐体(1)、污水进水主管(2)、过滤段出水口(3)、缺氧段排气阀(4)、缺氧生物填料(5)、缺氧段出水阀(6)、缺氧段检修口(7)、好氧与沉淀段排气阀(8)、好氧生物填料(9)、好氧与沉淀段出水阀(10)、曝气固定板(11)、曝气头(12)、曝气与排泥阀(13)、好氧与沉淀段检修口(14)、过滤段进水阀(15)、排污阀(16)、石英砂填料层(17)、承托层(18)、滤板(19)、滤头(20)、过滤段进气口(21)、过滤段检修口(22)、透气孔(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立式内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器,罐体(1)主要包括三部分,分别为缺氧段、好氧与沉淀段、过滤段以及罐体(1)内部和外部的管道与支架,罐体(1)呈圆筒状,罐体(1)底部下方设置有支撑座,罐体(1)设置于罐体底部的支撑座上,罐体(1)内设置有若干分隔板,分隔板将罐体(1)内部分隔成以上三部分,以上三部分通过管道和阀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江,未经杨志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5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串放置模板
- 下一篇:一种挂舵臂液压螺母安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