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轴机加工用转托轴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6307.8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1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卢二忠;韩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08 | 分类号: | B23B5/08;B23B1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姚敏杰 |
地址: | 7100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轴 工用 转托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件加工及装配领域,涉及一种转托轴小车,尤其涉及一种车轴机加工用转托轴小车。
背景技术
在对轴类零件加工或装配时,往往需要车床以及托架对轴类零件进行换向,目前常用的车床托架存在以下缺点:
1、对转K6型转向架用车轴进行机加工时,往往需借助托架进行装夹,常用托架移动不便,车轴装夹费时费力;
2、常用托架无法实现车轴轴向的换向,每根车轴在加工完单端加工部位后,需借助起重机进行掉头,再装夹作业,加工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移动、便于操作、可提高生产线加工效率以及装夹简单的车轴机加工用转托轴小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轴机加工用转托轴小车,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车轴机加工用转托轴小车包括可沿车床导轨移动的可移动底座以及设置在可移动底座上用于对待换向轴类零件进行换向的换向车身。
上述换向车身包括中轴、换向装置以及用于对待换向的轴类零件进行托举的托架;所述托架与待换向轴类零件相接触的面呈斜面或圆弧面;所述托架通过换向装置固定在中轴上;所述中轴固定在可移动底座上。
上述换向装置包括轴承盒以及设置在轴承盒内的深沟球轴承;所述托架通过轴承盒与中轴固定连接。
上述换向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轴承盒内的圆锥滚子轴承;所述圆锥滚子轴承与深沟球轴承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在轴承盒内部。
上述换向车身还包括设置在托架底部的托架底板;所述托架底板套装在轴 承盒外部并与轴承盒过盈配合。
上述托架与托架底板采用螺纹连接,所述托架底板上设置有调节螺栓。
上述换向车身还包括车身底座;所述中轴通过车身底座固定在可移动底座上。
上述可移动底座包括移动轮连接轴以及套装在移动轮连接轴两端的可沿车床导轨移动的移动轮;所述中轴通过车身底座固定在移动轮连接轴上。
上述可移动底座还包括设置在移动轮连接轴与移动轮之间的移动轮深沟球轴承;所述移动轮连接轴通过移动轮深沟球轴承顶接在移动轮上。
上述移动轮深沟球轴承与移动轮之间设置有轴用弹性挡圈;所述移动轮连接轴与移动轮深沟球轴承之间设置有孔用弹性挡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轴机加工用转托轴小车,该转托轴小车的移动轮位于车床导轨上并将其作为移动的轨道,移动小车,便于车轴的装夹;同时,小车车身底座中央装有中轴,中轴上端依次安装有圆锥滚子轴承以及深沟球轴承,通过轴承盒与托架底板过盈配合实现了车轴及其托架的轴向换向;第三,托架通过调节螺钉固定在托架底板上,针对不同的轴型,通过调节螺钉可调节车轴的中心高,便于装夹。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对需要换向的轴类零件进行换向及托起,方便了轴类零件的移动,操作简单方便,提高了整个生产线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轴机加工用转托轴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移动轮;2-移动轮深沟球轴承;3-轴用弹性挡圈;4-移动轮连接轴;5-孔用弹性挡圈;7-车身底座;8-中轴;10-深沟球轴承;11-托架底板;12-轴承盒;13-托架;14-待换向轴类零件;15-轴承盒端盖螺钉;18-圆锥滚子轴承;19-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轴机加工用转托轴小车,该托轴小车包 括可沿车床导轨移动的可移动底座以及设置在可移动底座上用于对待换向轴类零件14进行换向的换向车身。
换向车身包括中轴8、换向装置以及用于对待换向轴类零件14进行托举的托架13;托架13与待换向轴类零件14相接触的面呈斜面或圆弧面;托架13通过换向装置固定在中轴8上;中轴8固定在可移动底座上。托架13与轴承盒12之间通过轴承盒端盖螺钉15固定在一起。
换向装置包括轴承盒12以及设置在轴承盒12内的深沟球轴承10;托架底板11通过轴承盒12与中轴8连接,由于轴承盒12内的深沟球轴承10的存在,在有外力拨动待换向轴类零件14时,深沟球轴承10随之转动,轻松实现了待换向轴类零件14的换向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63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