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烟用雾化装置及电子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6505.4 | 申请日: | 2012-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3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海;徐中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4F47/00 | 分类号: | A24F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雾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烟用雾化装置,还涉及包含该雾化装置的电子烟。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电子烟在电池组件上都设置有雾化器,雾化器里面又设置有使烟油雾化产生烟雾的雾化装置。
目前在电子烟领域的现有技术中,雾化装置一般都包括玻纤芯和缠绕在所述玻纤芯上的发热丝,发热丝的两端引脚直接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工作时,发热丝发热使吸附在玻纤芯中的烟油雾化,达到产生烟雾的效果。
现有技术中的发热丝在工作时的发热范围是完整的一段。而在实际中,使烟油雾化的往往是缠绕在所述玻纤芯上的那一段,因此,未缠绕在所述玻纤芯上的发热丝在发热时就产生了能量损耗。并且这种发热丝的两端引脚直接与电源的正负极连接的连接方式,发热丝引脚在与电源正负极焊接时的接触电阻也较大,也损耗了一部分能量。
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接触电阻小,能量损耗小的新型电子烟用雾化装置和电子烟。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 效控制发热丝发热范围,减小发热丝与电源正负极连接处的接触电阻的电子烟用雾化装置和电子烟。
为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烟用雾化装置,包括玻纤芯、缠绕在所述玻纤芯上的发热丝,所述发热丝的两引脚上分别固定连接有镀银电子裸线,所述电子裸线分别与电源正负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所述发热丝的两引脚上分别固定连接有镀银电子裸线,而银的导电性很好,所以通过镀银电子裸线与电源正负极连接时,可以减小现有技术中雾化装置在设置时的接触电阻,节约能量。又由于镀银电子裸线的设置,所以可以根据设计需要控制发热丝在工作时的发热范围,节约能量。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丝的直径范围为0.09~0.16mm。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丝在所述玻纤芯上缠绕的圈数为3~7圈。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子裸线的直径范围为0.2~0.4mm。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引脚与所述电子裸线的固定连接方式为铆接。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玻纤芯的直径范围为1.5~2.5mm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发热丝支架,所述发热丝支架上设有引导两所述电子裸线的通孔和内孔;两所述电子裸线分别穿过所述通孔后,分别折弯在所述发热丝支架的外壁和内孔侧壁。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发热丝支架上所述电子裸线的折弯处设有切口。
一种电子烟,包括电池组件,其还包括电子烟用雾化装置,所述电子烟用雾化装置包括玻纤芯、缠绕在所述玻纤芯上的发热丝,所述发热丝的两引脚上分别固定连接有镀银电子裸线,所述电子裸线分别与电源正负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所述发热丝的两引脚上分别固定连接有镀银电子裸线,而银的导电性很好,所以通过镀银电子裸线与电源正负极连接时,可以减小现有技术中雾化装置在设置时的接触电阻,节约能量。又由于镀银电子裸线的设置,所以可以根据设计需要控制发热丝在工作时的发热范围,节约能量。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丝的直径范围为0.09~0.16mm。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玻纤芯1的直径范围为1.5~2.5mm;所述发热丝在所述玻纤芯上缠绕的圈数为3~7圈。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子裸线的直径范围为0.2~0.4mm。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引脚与所述电子裸线的固定连接方式为铆接。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玻纤芯的直径范围为1.5~2.5mm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发热丝支架,所述发热丝支架上设有引导两所述电子裸线的通孔和内孔;两所述电子裸线分别穿过所述通孔后,分别折弯在所述发热丝支架的外壁和内孔侧壁。
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发热丝支架上所述电子裸线的折弯处设有切口。
本实用新型中的其它有益效果,还将在具体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玻纤芯与发热丝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发热丝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包含本实用新型中雾化装置的电子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雾化装置安装在螺纹套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螺纹套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6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