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沉井井壁模板施工的平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48750.9 | 申请日: | 2012-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347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恒;阴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色十二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24 | 分类号: | E04G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04330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沉井 井壁 模板 施工 平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井施工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沉井井壁模板施工的平台结构。
背景技术
沉井施工是用于修筑地下构筑物的方法之一,其通常是先在地面上建立一个无盖、无底的筒状结构的井壁,然后在井壁的围护下不断的从井内取土,随着土体的挖深,井壁会因自重作用克服井壁与土体之间的摩擦力以及井壁最下端的刃脚下的土的阻力而逐渐下沉,当达到设计标高后,用混凝土封底;并按设计要求修筑内部结构,最后修筑顶盖和出入口。
根据不同情况和条件,如沉井高度、地基承载力、施工机械设备等,沉井施工可采取沉井一次制作,一次下沉;或者沉井分节制作、接高,一次下沉;或者沉井分节制作、接高与下沉交替进行的方式。而以往在沉井分节制作接筑井壁时,都需要在前一节井壁上预埋埋件,以固定支撑架操作平台,便于后一节井壁的施工,这种方法不仅浪费材料还会浪费很多时间及劳动力。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用于沉井井壁模板施工的平台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沉井的井壁模板施工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用于沉井井壁模板施工的平台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减少钢材的使用量,并且结构简单、易于拆装,非常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沉井井壁模板施工的平台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水平支撑管、倾斜支撑管及第一跳板;其中所述水平支撑管的一端与前一节井壁的顶层钢模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水平支撑管伸出所述顶层钢模板的另一端通过旋转扣件与所述倾斜支撑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倾斜支撑管的另一端又与所述前一节井壁的所述顶层钢模板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水平支撑管与所述顶层钢模板垂直;所述倾斜支撑管位于所述水平支撑管的下方,并与所述水平支撑管及所述顶层钢模板分别成一锐角;所述第一跳板铺设在所述水平支撑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用于沉井井壁模板施工的平台结构,其中在所述前一节井壁的所述顶层钢模板侧面的肋板上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前一节井壁的相邻的二块所述顶层钢模板是通过回形勾穿过二块所述顶层钢模板相邻的所述肋板上的所述连接孔而相互连接;在所述水平支撑管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并且在所述第一凹槽两侧的所述水平支撑管上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一通孔;所述水平支撑管的一端与所述前一节井壁的所述顶层钢模板是通过螺栓穿过二个所述第一通孔及一个所述连接孔并与螺母配合而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顶层钢模板的所述肋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在所述倾斜支撑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槽,并且在所述第二凹槽两侧的所述倾斜支撑管上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倾斜支撑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前一节井壁的所述顶层钢模板是通过螺栓穿过二个所述第二通孔及另一个所述连接孔并与螺母配合而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顶层钢模板的所述肋板位于所述第二凹槽。
前述的用于沉井井壁模板施工的平台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分别与所述顶层钢模板的所述肋板的厚度相同。
前述的用于沉井井壁模板施工的平台结构,其中所述螺栓为M12的螺栓。
前述的用于沉井井壁模板施工的平台结构,还包括下部拆模操作平台,所述下部拆模操作平台是悬挂在所述水平支撑管上,并由所述水平支撑管向下延伸。
前述的用于沉井井壁模板施工的平台结构,其中所述下部拆模操作平 台包括由钢筋制作的框架及铺设在所述框架上的第二跳板。
前述的用于沉井井壁模板施工的平台结构,其中所述框架是由直径为16毫米的钢筋制作的框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沉井井壁模板施工的平台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钢材的使用量,并且结构简单、易于拆装,能够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减少劳动力,特别适用于建筑高度较高,壁厚达到300mm,却不易搭设脚手架的框剪结构工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色十二冶金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色十二冶金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487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提升式脚手架操作平台
- 下一篇:一种旋转盘扣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