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水井洗井双向导流排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0276.3 | 申请日: | 201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2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苏国卿;曲丽丽;章冬冬;荆春霞;刘琼;王军;杜国栋;闫传新;宋志成;张继宝;张云;赵荣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21/00 | 分类号: | E21B21/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周京兰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水 井洗井 双向 导流 排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工业的洗井辅助装置,特别是油水井洗井双向导流排放装置,解决一台罐车不能满足洗井污水罐装排放的问题。
背景技术
洗井作为油田开发的管理措施之一,在现场应用十分广泛。但近年来受洗井效果不达标而造成的油井躺井、水井报废的现象频繁发生,给生产管理及生产成本造成极大的困难和浪费。水井方面,多年来,采油厂对于没有回水流程的水井只能采取罐车回收污水洗井,用一根直管与罐车水龙带连接,将这根直管直接与井口洗井闸门连接。一般是一部车灌满后将进罐水龙带倒到另一部车完成洗井过程,受井深影响一部罐车收水根本完不成一个洗井循环、洗井排量也达不到要求。由于洗井不连续,井筒中的砂、垢等杂质又自由沉降,最终仍有部分没有返出井筒,注水时进入油层或埋在底部阀球上,导致单井吸水能力下降快、测调遇阻及洗井不通等问题,长期存在会造成水井欠注、频繁作业甚至报废。同时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地质情况日趋复杂,出砂、结蜡、稠油等因素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洗井是治理此类现象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的井口流程只能满足一部罐车洗井,受井场限制、井深要求,不能较好的完成洗井过程,砂、蜡、稠油在井筒长期附着,也会造成油井频繁躺井、频繁上作业检泵,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提高洗井成功率对油水井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油水井洗井双向导流排放装置,解决目前油水井洗井排放量受限的问题,提高油水井洗井成功率,保证洗井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油水井洗井双向导流排放装置包括井口连接管,三通管的直角端口与井口连接管连接,控制闸门一和排放连接管一顺序连接后与三通管的一个直通端口连接;控制闸门二和排放连接管二顺序连接后与三通管的另一个直通端口连接,可满足两辆罐车同时靠位,达到洗井排量要求,实现洗井过程连续,保证洗井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一是通过本导流装置,满足两部罐车同时靠位,可保证洗井压力,实现流速连续可调,从而提高了洗井水流的冲刷和携带能力,确保了洗井效果。二是排放连接管与罐车水龙带的连接处采取卡箍连接和凹槽捆绑连接双保险,保证流程密闭、连接方便,减少污染。三是本装置安装了取样闸门,可方便观察水质,保证洗井效果。四是一次性与罐车连接,减少了中途倒流程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现场试验,有效解决了目前洗井施工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洗井成功率。通过对比试验井的平均免修期,也由原来的233天延长到456天,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参见附图,油水井洗井双向导流排放装置包括井口连接管1,三通管2的直角端口与井口连接管1连接,控制闸门一3和排放连接管一5顺序连接后与三通管2的一个直通端口连接;控制闸门二4和排放连接管二6顺序连接后与三通管2的另一个直通端口连接。井口连接管1上装有取样闸门7,方便油水井外排污水的取样观察。排放连接管一5和排放连接管二6的出口端外圆设有凹槽,方便与罐车水龙带的连接,可采取卡箍连接和凹槽捆绑连接双保险,保证流程密闭、连接方便,减少污染。
本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1、首先将井口连接管1与井口洗井闸门相连,注意取样闸门7的位置,将取样口向下。
2、两部罐车同时靠位,将排放连接管一5和排放连接管二6与罐车水龙带连接。
3、检查本装置与罐车连接完毕,即可正常排放洗井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桩西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0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