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防爆用监测机器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1854.5 | 申请日: | 201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3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8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防爆 监测 机器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安全设备,具体为一种可用于井下,对危险气体进行实时监控的一种煤矿防爆用监测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瓦斯等危险气体一直都是井下作业的头号大敌。瓦斯是古代植物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机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在成煤的同时,由于物理和化学作用,继续生成瓦斯。瓦斯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有时可以闻到类似苹果的香味,这是由于芳香族的碳氢气体同瓦斯同时涌出的缘故。瓦斯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0.554,在标准状态下瓦斯的密度为0.716kg,瓦斯的渗透能力是空气的1.6倍,难溶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达到一定浓度时,能使人因缺氧而窒息,并能发生燃烧或爆炸。瓦斯在煤体或围岩中是以游离状态和吸着状态存在的。
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55%时,能使人很快窒息死亡,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危害因素。防止瓦斯集聚的基本方法是以足够的风量将瓦斯冲淡,排出地面。当瓦斯涌出量很大时,还须用专门措施控制瓦斯的涌出,最有效而广泛使用的方法是用管道将瓦斯抽到地面。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很早就加强在井下对瓦斯等危险气体浓度的检测,但是使用效果一直都不好,因此而引起的爆炸仍然频繁发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实时性不强。现有的对相关气体进行的检测多是在对某一开挖面处理完毕后才进行,难以做到边开挖边检测,因而较易造成事故。
2、管理强度不够,难以做到集中总控。井下常用的监测都不是集中在一起进行,当某一处瓦斯浓度异常时,往往不能及时通知,难以立即开通通风、切断电源等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井下瓦斯实时监控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不及时、监控效率低、难以统一快速处置等缺点。
本申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煤矿防爆用监测机器人系统,包括车体,转向轮,驱动轮,转向机构,驱动机构,所述的车体上设置有监测平台,监测平台上设置有多用途气体监测装置、声光报警装置、数据通讯装置、用来给其他装置提供电源的电源设备;所述的数据通讯模块接收多用途气体检测装置采集的各类气体浓度数据,并通过电缆,由数据通讯装置传送地面控制中心,声光报警装置通过数据通讯装置接收报警信息,进行报警。
更进一步,还包括数据存储模块,用来存储气体浓度数据。
更进一步,还包括GPS定位系统,用来标记当前所处位置。
本申请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机器人系统,自主检测的方式,一方面实时的对井下的数据进行采集,监控,另一方面通过将采集的数据及时的传送给地面监控装置,一方面方便地面人员对井下瓦斯浓度实时了解,对安全值内的情况进行通风、抽取等措施,同时对井下浓度超出标准的突发情况,能够通过通讯端口直接控制风机、电源等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煤矿防爆用监测机器人系统,包括车体2,转向轮3,驱动轮4,转向机构5,驱动机构6,所述的车体2上设置有监测平台,监测平台1上设置有多用途气体监测装置11、声光报警装置12、数据通讯装置13、用来给其他装置提供电源的电源设备14;所述的数据通讯模块13接收多用途气体检测装置11采集的各类气体浓度数据,并通过电缆,由数据通讯装置13传送地面控制中心,声光报警装置12通过数据通讯装置13接收报警信息,进行报警。还可以通过设置数据存储模块15,用来存储气体浓度数据。此外,由GPS定位系统来标记当前所处位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机器人系统,自主检测的方式,一方面实时的对井下的数据进行采集,监控,另一方面通过将采集的数据及时的传送给地面监控装置,一方面方便地面人员对井下瓦斯浓度实时了解,对安全值内的情况进行通风、抽取等措施,同时对井下浓度超出标准的突发情况,能够通过通讯端口直接控制风机、电源等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18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