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16位双通道DA双极性输出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2274.8 | 申请日: | 2012-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6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肖鉴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3M1/10 | 分类号: | H03M1/1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1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16 双通道 da 极性 输出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DA转换电路,将数字量转成模拟电压,属于直流伺服自动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零偏高精度16位双通道DA双极性输出电路。
背景技术
DA的零位偏移(Bipolar Zero Error,简称零偏),它定义为双极性的DA在输出理论0V时实际偏离0V的值,这个指标对于DA转换来说比较关键,直接影响了输出模拟电压的精度。绝大多数应用场合的零位偏移在几~几十mV之间,比如DAC0832(8bit,NS公司)达48.48mV,AD7237AAN(12bit,ADI公司)达4.469mV,AD7846AD(16bit,ADI)达-5.262mV。专利201010274565(一种自校正模拟量输出电路)也指出DA模拟输出经常产生零漂问题,有时几个毫伏,有时为几十个毫伏。
并且零位偏移本身也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某些资料指出零位偏移可以通过调零电路调整(见北航何立民著《MCS-51系列应用系统设计系统配置与接口技术》340页),但实际使用发现不是这样,比如BB公司的DAC2813(12bit)双极性输出电路的调零电位器并不起作用,ADI的AD7846AD的调零电位器也是如此。
检索发现一些涉及到提高DA精度的专利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带有一些局限性。如专利201010274565提到的校正办法将DA输出与一个参考电压比较,以便调整DA的输入控制量,达到精确输出的目的,它要求参考电压必须稳定,否则就会导致校正结果不准确。专利200910312137(提高数/模模/数转换精度的软硬件实现方法)所采取的措施也存在不可靠的地方,它专门选择一路模拟0伏的DA输出作为参考,进行AD采样,得到对应的数字量记为VGND,输出电压CHN对应的准确数值CHN-PRX=CHN-VGND。这个方法有2处问题,(1)使用一路输出0伏作为基准来代表其它路的情况不一定科学,其它支路的变化情况和参考支路并不一致;(2)要求采用的AD精度要高于所要求的转换精度,否则获得的VGND不准确,将导致DA输出不准确。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低零偏高精度16位双通道DA双极性输出电路,可以使得DA转换的零位漂移≤5mV。
技术方案
一种低零偏16位双通道DA双极性输出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AD5547BRU型DA芯片、四个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源;四个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源与AD5547BRU型DA芯片的连接关系为:AD5547的D0管脚~D15管脚与16位数据总线连接,A0管脚和A1管脚与两个地址控制线连接,WR管脚与写控制信号连接,LDAC管脚和MSB管脚与数字电源VCC+5V连接,RS管脚与复位DAC输出信号连接,DGND管脚与数字地GND连接,AGNDA管脚和AGNDB管脚与模拟地AGND连接,VDD管脚与模拟电源VDD+5V连接,RcomA管脚与A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AGND管脚通过2.4k电阻与A运算放大器的正相端连接,VrefA管脚与A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IoutA管脚与B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AGND管脚通过3.0k的电阻与B运算放大器的正相端连接,RfbA管脚与B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R1A管脚和RofsA管脚与参考源VDARef连接,RcomB管脚与C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AGND管脚通过2.4k电阻与C运算放大器的正相端连接,VrefB管脚与C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IoutB管脚与D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连接,AGND管脚通过3.0k的电阻与D运算放大器的正相端连接,RfbB管脚与D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R1B管脚和RofsB管脚与参考源VDARef连接,AGNDA管脚和AGNDB管脚连接后通过0欧姆的电阻与DGND连接;所述A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和输出端之间接入22pf电容;所述B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与输出端之间接入22pf电容;所述C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和输出端之间接入22pf电容;所述D运算放大器的反相端与输出端之间接入22pf电容。
所述运算放大器采用AD8512、OPX177或OP7X7系列。
所述参考源采用ADR01/BR。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未经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22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