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器具的内注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2947.X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5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柯炯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炯标 |
主分类号: | B28B1/14 | 分类号: | B28B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1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器具 内注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器具的内注浆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中空陶瓷器具的内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现行陶瓷器具的注浆方法,通常都是在模具上设置一进浆口,让泥浆从进浆口进入模体,利用模具孔隙的毛细作用形成坯体,该方法往往在进浆口附近造成水玻璃的局部聚集,使坯体烧制后留下黑点;同时,还造成进浆口附近的坯体表面凹凸不平,需进一步修整,既影响美观又增加工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注浆装置,以克服上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注浆装置,包括模具(10)、导浆管(2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10)上设置有灌浆口(11)、浆槽(12)、模体(13)和与所述导浆管(20)相匹配的卡口(14),所述导浆管(20)为一端封闭的导管,具有一个封闭端(23),所述导浆管(20)上还开有一小孔作为进浆口(21)。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优点可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看到。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浆管的示意图;
图3为在模具上放置导浆管的步骤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图1所示的模具10和图2所示的导浆管20来实现其功能。
参考图1,模具10通常用石膏制成,所述模具(10)上设置有多个模体(13),分别设置在灌浆口11、浆槽12、模体13和卡口14,灌浆口11通常为一圆形小孔,通到模具10外面,接上外部设备让泥浆在压力下流进浆槽12中,浆槽12通常是一圆形通道,模体13根据产品的不同而设计,卡口14与导浆管20的形状、大小相匹配,保证在注浆时泥浆不会从模具10内流出。模具10还有另一半,使用时压合在一起,根据情况,另一半模具10上的灌浆口11可开通也可封闭。
参考图2,所述导浆管(20)上开有一个或以上小孔作为出浆口(22),所述导浆管(20)的另一端也是封闭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首先将模具10平放,导浆管20置于卡口14上,参考图3,让进浆口21处于浆槽12中间,封闭端23伸出模具10之外,另一端置于模体13内,再将另一半模具10压合在一起,用外部设备将高压泥浆从灌浆口11注入,让泥浆流经浆槽12,从导浆管20 的进浆口21进入,从导浆管20的另一端流到各模体13内,从内部完成注浆,根据产品的不同,整个注浆过程需10~20分钟。
注浆成型后,先在外面将导浆管20拔出,再分开模具10,即可从模体13中取出坯体。
所述模体13的数量通常为一个以上。
所述高压泥浆的压强为0.25~0.30 Mpa。
所述导浆管20的材料可以是铜、不锈钢或其他材料。
所述导浆管20 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方形,矩形或三角形。
所述导浆管20的形状可以是圆柱体、圆锥体或棱柱、棱锥。
所述导浆管20根据陶瓷器具的不同,可让泥浆从开口的一端流出,完成注浆,也可以在导浆管20上另开一个或以上的小孔作为出浆口22,让泥浆从出浆口22流到各个模体13内,完成注浆。
根据需要,所述导浆管20开口的一端也可以封闭。
本实用新型的内注浆装置是利用巧妙设计的模具10和导浆管20,特别是在导浆管20上设置进浆口21,完成内注浆过程,从而消除烧制后的陶瓷器具表面上由于传统注浆方法所造成的黑点,同时也减少了表面修坯的环节,不但使产品表面光滑完美,而且减少了工序,提高了效率。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内注浆装置,模具10可多重叠放,让灌浆口11互相对准,灌浆时泥浆可流到各模具10内,同时完成注浆,大大提高注浆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适用于中空且中空部分均匀或外大里小的陶瓷器具的注浆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炯标,未经柯炯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29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