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温室环境中CO2浓度自动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3682.5 | 申请日: | 201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98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李文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金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8 | 分类号: | A01G9/18;C05D7/00;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惠文轩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温室 环境 co sub 浓度 自动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植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温室环境中CO2浓度自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温室、大棚和密闭的植物工厂等,施加CO2气肥是增加产量的有效方法。在一定条件下,随着CO2浓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增强。光合速率最大时的CO2浓度为饱和点,当CO2浓度超过饱和点过高,则会引起作物异常生长,叶片失绿黄化,卷曲畸形或坏死等。
在种植过程中,人们希望按合理需求量产生CO2气体,并能够根据环境检测的结果,自动调节CO2给气量。不论物理法还是化学法制造CO2,采用开环控制的方法通常不容易达到精确定量的目的,从而影响最佳的生长效果。
发明内容
为弥补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温室环境中CO2浓度自动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通过闭环控制,自动调节植物生长所需CO2的给气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技术方案一:
一种温室环境中CO2浓度自动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CO2气体控制模块,所述CO2气体控制模块的输入端分别连接有光强度传感器和CO2浓度传感器,所述CO2气体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有CO2气体发生模块,所述光强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温室环境的光强度;所述CO2浓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室环境中CO2浓度;所述CO2气体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光强度和所述CO2浓度进行控制所述CO2气体发生模块释放CO2气体。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1)所述CO2气体发生模块为装有CO2气体的气罐,所述气罐设有控制阀门。
(2)所述CO2气体发生模块为装有碳酸氢铵的CO2气体容器,所述CO2气体容器内还设有加热单元;所述碳酸氢铵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所述CO2气体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还连接有报警模块。
技术方案二:
一种温室环境中CO2浓度自动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光强度传感器采集温室环境的光强度,CO2浓度传感器检测温室环境中CO2浓度;CO2气体控制模块判定所述光强度适合光合作用,且所述CO2浓度低于设定浓度下限时,CO2气体控制模块控制CO2气体发生模块释放CO2气体。
上述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1)当CO2气体发生模块释放设定时间的CO2气体后,CO2浓度传感器检测到温室环境中CO2气体浓度和释放前环境中CO2气体浓度相同,则CO2气体控制模块控制报警模块报警;同时,CO2气体控制模块控制CO2气体发生模块停止释放CO2气体。
(2)当温室环境中CO2的浓度高于设定浓度上限时,则CO2气体控制模块控制CO2气体发生模块停止释放CO2气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闭环控制,精确控制植物所需CO2气体的给定量,明显促进植物生长,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温室环境中CO2浓度自动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温室环境中CO2浓度自动调节装置中一种CO2气体发生模块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光强度传感器;2、CO2浓度传感器;3、CO2气体发生模块;4、报警模块;5、CO2气体控制模块;6、加热单元;7、CO2气体容器;8、CO2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金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金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36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式高压细水雾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纺织材料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