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智能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5807.8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3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杨然兵;张还;李新成;杜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D33/00 | 分类号: | A01D33/00;G01B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智能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收获机械在行进过程中的收获高度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块根茎类收获机械的研究和应用也不断增多。由于块根茎类农作物深埋在土壤的内部,而随着地形等收获条件的变化,收获深度也随之变化,而不能自动限定,这主要是因为收获机械上没有设置可以检测收获高度的检测装置。而由于收获深度忽深忽浅,当深度超过预定值时,阻力增加,容易导致柴油机熄火,而深度太浅时,挖掘铲会从作物的中间或者上方滑过,从而造成农作物的机械损伤。因此,要求操作者要不断的凭借手感调节挖掘铲的上下位置进行控制,这不但对操作者的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大大增加了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非接触式的智能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非接触式智能检测装置,包括限深板、检测圆弧和位移传感器,所述限深板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扶禾器的前端,所述检测圆弧通过摇臂与轴承座连接,所述限深板与摇臂通过轴承座固定相连;所述限深板与摇臂均可绕轴承座上的轴在一定范围内转动;所述位移传感器位于扶禾器上检测圆弧的后方。
优选的是,所述位移传感器的前端与检测圆弧的距离为1~20mm。
优选的是,所述限深板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平板和与轴承座相连的斜板,所述斜板与平板的夹角为115°。
优选的是,所述限深板与摇臂绕轴承座转动的角度为-16°~35°。
优选的是,所述检测圆弧为偏心弧形面,所述摇臂与检测圆弧的连接点偏离检测圆弧的中点。
一种自动限深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液压系统和非接触式智能检测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和液压系统设置在收获机械的后端,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液压系统与收获架相连;所述非接触式智能检测装置固定在收获机械前端的扶禾器上,所述非接触式智能检测装置包括限深板、检测圆弧和位移传感器,所述限深板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扶禾器的前端,所述检测圆弧通过摇臂与轴承座连接,所述限深板与摇臂通过轴承座固定相连;所述限深板与摇臂均可绕轴承座上的轴在一定范围内转动:所述位移传感器位于扶禾器上检测圆弧的后方,并通过线路与控制系统相连。
优选的是,所述收获机械为块根茎类收获机械,所述快根茎类收获机械包括收获红薯、大蒜、芋头、土豆和萝卜的收获机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非接触式智能检测装置采用了限深板、检测圆弧和位移传感器,所述检测圆弧通过摇臂与限深板在轴承座处固定相连;摇臂在限深板的带动下上下运动,并带动其尾端的检测圆弧绕着轴承座做圆弧运动,线性位移传感器根据检测到其到检测圆弧的距离变化而产生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将将较大范围的高低位置变化线性变换成为一个较小范围内的位移变化,便于检测;而且机械结构紧凑,易调整;
(2)本实用新型采用非接触式感应测量,免除了机械摩擦和磨损,使用寿命长,大大降低了维护的工作量;
(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块根茎类收获机械的匹配度好,无需对原有的块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做大规模的改装,降低了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收获机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非接触式智能检测装置,包括限深板1、检测圆弧2和位移传感器3,所述限深板1通过轴承座9固定在扶禾器4的前端,所述检测圆弧2通过摇臂10与轴承座9连接,所述限深板1与摇臂10通过轴承座9固定相连。所述限深板1包括与地面接触的平板和与轴承座相连的斜板,所述斜板与平板的夹角为115°。所述限深板1与摇臂10均可绕轴承座9在-16°~35°内转动。所述检测圆弧2为偏心弧形面,所述摇臂10与检测圆弧2的连接点偏离检测圆弧2的中点。所述位移传感器3位于扶禾器4上检测圆弧2的后方,所述位移传感器3的前端与检测圆弧之间的距离为1~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58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