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控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7478.0 | 申请日: | 2012-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8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鑫帆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10 | 分类号: | F24D19/10;F24D19/08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梅安溪 |
地址: | 3176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温控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水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温控器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混水系统的散热器采暖管路系统中包括四通阀、温控装置、排气阀,温控装置和排气阀各自安装在一个座体上,这两个座体、四通阀再通过管子相连接形成串联管路,其中温控装置安装到座体上的温控装置腔上,温控装置的瓣膜与温控装置腔的底壁相配合,通过改变阀瓣相对于温控装置腔的底壁的位置从而实现流量控制;排气阀安装到座体上的排气阀腔上,通过改变阀瓣相对于排气阀腔的底壁的位置从而实现排放管道内的气体。采用这种结构,由于温控装置和排气阀安装在不同的座体上,须分多次将该座体连接到管路上,安装不方便;其有多个座体,则耗材多增加成本;再者,四通阀、温控装置、排气阀三者之间均有管子,也就是说,四通阀、温控装置、排气阀分布位置较为分散,而该管路采用隐藏方式安装在室内,在检修时需大面积地拆卸覆盖在其上的覆盖物,造成检修不方便,检修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地温控器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温控器总成,包括温控装置、排气装置,还包括用于安装该温控装置和排气装置的座体,该座体具有进水腔、温控装置腔、出水腔、排气装置腔、排气口,进水腔通过温控装置腔与出水腔相连通,温控装置安装在温控装置腔上,排气装置腔与出水腔相连通,排气装置安装在排气装置腔上,排气口通过排气装置腔与出水腔相连通。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温控装置腔与进水腔相垂直并位于进水腔的上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排气装置腔与出水腔相垂直并位于出水腔的上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排气口与排气装置腔相垂直并位于排气装置腔的上方。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排气口的开口朝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四通阀,该四通阀与座体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温控器总成采用了座体的结构,其用来温控装置和排气装置。将该温控器总成运用到混水系统中在一次装配后,在管路中就形成了流量控制并且具有了排气功能,使得安装更方便;再者,温控装置和排气装置装配到一个座体上,其位置分布较为集中,便于检修;这种结构的温控器总成自身结构较为紧凑、生产成本低。进一步地,该温控器总成还包括四通阀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紧凑、方装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2;为方便描述将温控装置所在的方位定义为上方,出水腔的所朝的方向定义为下方。
一种温控器总成,包括温控装置1、排气装置2,还包括用于安装该温控装置和排气装置的座体3。该座体3具有进水腔31、温控装置腔32、出水腔33、排气装置腔34、排气口35。进水腔31通过温控装置腔32与出水腔33相连通,温控装置1安装在温控装置腔32上,即温控装置用于控制热介质从进水腔流到出水腔的流量。排气装置腔34与出水腔33相连通,排气装置2安装在排气装置腔34上,排气口35通过排气装置腔34与出水腔33相连通,即排气装置用于排放管道中的气体使气体从排气口排放出去。其中,温控装置由电热执行器和阀门形成。如图2所示,排气装置是手动式排气阀。当然,排气装置也可以是自动式排气阀。由温控装置、排气装置和座体形成一个温控器总成,将该温控器总成运用到混水系统中在一次装配后,在管路中就形成了流量控制并且具有了排气功能,使得安装更方便;再者,温控装置和排气装置装配到一个座体上,其位置分布较为集中,便于检修。
温控装置腔32与进水腔31相垂直并位于进水腔31的上方。作为本实施例的直接变形,温控装置腔与进水腔之间采用其它角度、温控装置腔位于进水腔的其它方位。
排气装置腔34与出水腔33相垂直并位于出水腔33的上方。作为本实施例的直接变形,排气装置腔与出水腔之间采用其它角度、温排气装置腔位于出水腔的其它方位。
排气口35与排气装置腔34相垂直并位于排气装置腔34的上方。作为本实施例的直接变形,排气口与排气装置腔之间采用其它角度、排气口位于排气装置腔的其它方位。
排气口35的开口朝上。排气口35也可以朝向其它方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鑫帆铜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鑫帆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74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