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陶瓷产品浸泡废酸液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8204.3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8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项佳林;董一军;王占英;赵彩红;杨小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张家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主分类号: | C02F1/66 | 分类号: | C02F1/6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马淑文 |
地址: | 075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产品 浸泡 废酸液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陶瓷产品检测用浸泡废酸液环保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陶瓷产品浸泡废酸液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陶瓷产品生产过程中,重金属铅有提高陶瓷产品装饰效果和降低颜料熔点的作用,镉对陶瓷产品特殊颜色所起呈色作用,所以陶瓷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于盘子的釉面中。当陶瓷进入到消费者家庭中,陶瓷釉面中的铅、镉元素难免会被酸性食物萃取出来,一旦此两种元素进入食物而被人体吸收,并长期在人体血液内沉积,将导致大脑中枢神经和肾脏等器官的损伤,所以,铅、镉溶出量是陶瓷产品的重要卫生指标。
检测人员效仿日常生活使用陶瓷器皿时,器皿盛满醋酸的方式,用4%(v/v)的醋酸在一定温度下(一般为22±2℃)浸泡陶瓷器皿,测试浸泡液中的铅、镉含量,从而形成“陶瓷铅、镉溶出量”的概念。
现有的陶瓷浸泡柜,在完成陶瓷器皿的浸泡后,4%(v/v)的醋酸浸泡废液由陶瓷浸泡柜直接排入下水,即使是4%的醋酸pH值也在2.5左右,属于酸性较强的废液,势必会对环境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本实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产品浸泡废酸液处理系统,该装置可以将浸泡检测废酸液经处理后再排放,不造成环境污染。
本实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陶瓷产品浸泡废酸液处理系统由二个水箱组成,二个水箱之间的上部有连通管,水箱A 上部设有加料口(同时也是取样口),下部设有排放管;水箱B 上部有浸泡检测废酸液接收口,耐酸自吸泵与两个水箱相连,水箱B 连接耐酸自吸泵的管线上装有阀门B,水箱A 连接耐酸自吸泵的管线上装有阀门A。
进一步,水箱A的侧部设有溢流口,溢流管与排放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易于操作;使用该装置可以将浸泡检测废酸液经中和处理后再排放,不造成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 1.水箱A、2.水箱B、3.排放阀、4.耐酸自吸泵、5.阀门A、6.阀门B、7.连通管、8.接收口。
从图1可知,陶瓷产品浸泡检测废酸液处理装置由二个水箱组成,二个水箱之间的上部有连通管7,水箱A 1上部设有加料口,同时也是取样口,下部设有排放管;水箱B 2上部有浸泡检测废酸液接收口8,耐酸自吸泵4与两个水箱相连,水箱B 2连接耐酸自吸泵的管线上装有阀门B6,水箱A 1连接耐酸自吸泵的管线上装有阀门A5。水箱A的侧部设有溢流管,溢流管与排放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与各类陶瓷浸泡检测设备配套使用。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是:检测废酸液首先进入水箱B 2中,待水箱B 2满后,通过连通管7进入水箱A 1中,待水箱A 1满后,可以开始准备中和处理。首先,关闭阀门B6,开启阀门A5,从加料口处加入氢氧化钠,开启耐酸自吸泵4,实现水箱A 1中的废酸液循环;从水箱A 1的加料口处取样检测,当pH6-9时即可排放掉水箱A 1中的废酸液。然后,将阀门B6打开,关闭阀门A5,开启耐酸自吸泵4,将水箱B 2中的废酸液倒入水箱A 1中,再用如前所述的方法进行中和处理。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张家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张家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82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