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腌酸菜排气密封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8217.0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5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唐宏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宏楷 |
主分类号: | A47J47/02 | 分类号: | A47J47/02;A23L1/218;B65D5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3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酸菜 排气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腌酸菜排气密封斗。
背景技术
传统的腌酸菜技术中的排气密封是靠酸坛口周围的水槽来实现的。在水槽里落入八成满的水,并在酸坛口上倒扣一个不漏气的容器,让容器的口浸泡在水中,外界空气就进不来。随着酸坛内的原材料发醇,产生的气体会越来越多,酸坛内的气体压力渐渐增加,当酸坛内气体压力大于外界空气压力时,酸坛内的气体通过水槽排出。这种装置很巧妙的实现了气体只排出不入的目的。但它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适用于较大的且有水槽的酸坛。而没有水槽且较小的容器就不能进行腌酸菜了。
最近市场上流行一种能自动排气密封玻璃罐,用来腌酸菜也是一种很好的容器。它的原理是,瓶盖上面有一单向排气阀,它只排出不入,瓶盖下面有一透气隔离片,它透气强,保护排气阀门正常排气。用来腌酸菜时,瓶内的气体通过透气隔离片和单向排气阀排出,而外界空气进不来。但它也有局限性,只适用于较大瓶盖的容器。且结构复杂,容易造成堵塞,市场价很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腌酸菜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腌酸菜排气密封斗。它结构简单,只有斗体(1)、套筒(2)和通气管(3)三个部件组成且不需要蓄水槽。它适用性广,能应用于任何大小的容器腌酸菜。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腌酸菜排气密封斗,包括斗体(1)、套筒(2)和通气管(3)三种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通气管(3)贯穿整个斗体(1)。套筒(2)倒套在斗口通气管(3)顶部。
所述通气管(3)要求有一定的硬度且其管壁密封性好,不能漏水。所述斗体(1)比套筒(2)大又长。通气管(3)穿过凸嘴(4)直达斗口,并在凸嘴外留一小段,使通气管(3)紧密固定在凸嘴通道内,不允许漏水。所述套筒(2)比斗体(1)小又短,使用时倒扣在斗口的通气管顶部。
使用于腌酸菜时,将凸嘴(4)外的通气管插入腌酸菜容器内且高于液面,然后紧密固定之。将套筒(2)倒套在斗口的通气管(3)顶部,然后灌入水,使水淹没套筒口。这时,外界的空气进不来。随着容器内的原材料发酵,容器内的气体会越来越多。当容器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外界空气压力时,气体就会通过通气管(3)到达套筒(2)顶部拐弯下压到达套筒口,穿过斗体(1)内的水面排出。待发酵成熟,再也没有气体产生时,将通气管拔出,将插口密封,酸菜就能长期保存。
本实用新型的腌酸菜排气密封斗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
2.适用于任何大小的腌酸菜容器,适用性广。
3.没有蓄水槽,也就没有管理密封水的费用,管理费用低。
4.可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各种规格大小的产品,满足各种消费者的需要。
5.可生产不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酸品,消费者食用放心。
6.可生产终端产品含有活性菌的酸品,使酸品的质量提高一个档次。
7.这种产品可以出口,为国家创外汇。
附图说明
图1是腌酸菜排气密封斗的部件图。
图2是腌酸菜排气密封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腌酸菜排气密封斗,包括斗体(1)、套筒(2)和通气管(3)三个部件。如图2所示,将通气管(3)贯穿整个斗体(1)内并紧密固定在凸嘴(4)通道内,并在凸嘴(4)外留一小段。应用于腌酸菜时,凸嘴外的通气管插入容器内且高于液面,并使其紧密固定之。然后将套筒(2)倒套在斗体口通气管(3)顶部,然后将水灌入斗体(1)内,使水面淹没套筒(2)口。这时外界空气进不了容器内,容器内腌酸菜原材料不断的发酵,所产生的气体越来越多,当容器内气体压力大于外界空气压力时,容器内气体顺着通气管(3)来到套筒(2)顶部,然后拐弯下压,通过斗体(1)内水面排出。在发酵成熟时,拔掉通气管,将插口密封,即可长期保存酸菜。
实施例2,也可将凸嘴(4)外的一段通气管用注射针代替,将其紧密固定在凸嘴(4)上。其它内容与实施例1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宏楷,未经唐宏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82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