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楼逃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8353.X | 申请日: | 2012-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4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武道;彭小军;康淑秀;张晓君;陈燕丽;刘兰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1/00 | 分类号: | A62B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马斌 |
地址: | 71006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楼 逃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楼救生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火灾是一种发生频率高、涉及面广、破坏性大、反响强烈的突发性灾害。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建筑物不断向超大、超高方向发展,功能结构日趋复杂,人员密度日趋增大,给消防安全疏散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尤其是在高层建筑和弱势群体集聚环境,一旦发生火灾,大量人员完全由疏散通道迅速逃离火灾现场有时是极为困难的。因此人员自救逃生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早在20世纪80年代,地震多灾的国家--日本便首先研制并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套“高楼逃生缓降器”--速乐达125避难工具,成功的解决了高楼遇险逃生的难题。然而由于对新生事物的认识过程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一直到美国911事件发生后世界各国才开始对“高楼救生、逃生”等课题掀起研究、开发的热潮,一时间就推出了家用降落伞、火箭筒背包式缓降器等五花八门、门类各异的救生器材。在人们越来越多的用到各种高科技和现代手法进行安全保障的同时,却忽略意外事件的发生,是不适合借助各种现代手段的,而最基础和最简单的方式,也就是机械的方式才是最安全和稳定的。
目前,人们设计了多种高空救生缓降器。这些救生器具对高层建筑物发生火灾等险情时进行救生工作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它们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是明显的,现有的高空救生缓降器有的需要逃生者临时安装或佩带,有的在使用前或使用过程中需要调整下降速度,这在紧急逃生的慌乱情况下容易出现危险,还有的高空救生缓降器只能供一人一次性使用,在紧急情况下不适应营救更多的遇险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楼逃生装置。该高楼逃生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事故发生时,逃生者只需坐上安全椅,即可安全缓降致地面,无需任何其他操作,而且可供多人同时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逃生人员从高楼输送至地面的安全输送机构、安装在高楼墙体顶部且用于为安全输送机构减速的减速机构和安装在地面上的地面链轮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包括铰接在高楼墙体上的支架、设置在支架内部的传动机构和设置在支架顶部的阻尼水箱,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上链轮、刹车轮、主动齿轮和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上链轮同轴安装在支架上,所述从动齿轮和刹车轮同轴安装在支架上,所述阻尼水箱包括水箱箱体、转动轴一、叶片和带轮,所述水箱箱体内盛装有阻尼液,所述转动轴一转动安装在水箱箱体上,所述叶片安装在转动轴一伸入水箱箱体的一端,所述带轮安装在转动轴一位于水箱箱体外部的一端,所述带轮通过传动带与刹车轮相连接;所述地面链轮机构包括安装在地面上的链轮固定机构和转动连接在链轮固定机构上的下链轮;所述安全输送机构包括用于连接上链轮和下链轮的输送链以及多个安装在输送链上的安全椅。
上述的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用于为刹车轮减速的刹车机构,所述刹车机构包括刹车杠杆、刹车片和刹车弹簧,所述刹车杠杆和所述支架均铰接在高楼墙体上,所述刹车片安装在刹车杠杆上,所述刹车片的形状与刹车轮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刹车弹簧一端固定在刹车杠杆上,所述刹车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高楼墙体上。
上述的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位移控制弹簧,所述位移控制弹簧的上端固定在顶楼楼板上,所述位移控制弹簧的下端连接在支架顶部。
上述的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和上链轮均通过转动轴二安装在支架上,所述从动齿轮和刹车轮均通过转动轴三安装在支架上,所述转动轴二和转动轴三均通过轴承与支架连接。
上述的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为横截面呈圆形的皮带。
上述的高楼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链轮机构位于减速机构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新颖合理,易于安装。
2、本实用新型无需外部动力驱动,当险情发生时,逃生人员走上安全椅,即为本装置提供动力,依靠自身载人或物的重量便可实现安全缓降,承载的重量越大,产生的摩擦力越大,从而能够对下降速度进行自动调节,确保承载不同重量时下降速度也基本相同,且下降过程基本匀速。
3、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可供多人同时、往复使用。发生险情时,逃生人员只需走上安全椅,即可安全缓降致地面,无需任何操作。而且可以供多人、重复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83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井下救援组合打捞器
- 下一篇:一种带标识的肛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