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弯炉加热系统的副边加热可调通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8840.6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83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罗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环宇安全玻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023 | 分类号: | C03B23/023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张春 |
地址: | 461107 河南省许昌市许***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弯炉 加热 系统 可调 通用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玻璃加工过程中的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热弯炉加热系统的副边加热支架。
背景技术
在玻璃制作过程中,为了达到所要求的弧度,需要在热弯炉进行热弯。热弯炉包括底部热弯炉,还包括热弯炉的副边加热,这样玻璃的最低弧在热弯炉座部分受热,玻璃的弧边在副边加热系统进行加热,以使弧形玻璃受热均匀,热弯过程中产品质量达到要求。目前的副边加热系统一般是固定在副边加热支架。该结构只能一付副加热装置固定在单一付热弯模具设备上使用。无灵活可调性能,无扩张宽长可控性,角度单一。这样加工好一种型号的玻璃制品后需要换另一种型号的玻璃制品时,需要拆下支架,再安装在另一种型号的支架。这样需要制作不同型号的支架,而且更换时浪费人力和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热弯炉加热系统的副边加热可调通用支架,只需要通过调整伸缩杆的长度和可调节螺杆座的角度适应不同型号的玻璃制品的热弯加热。
本实用新型的目有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热弯炉加热系统的副边加热可调通用支架,包括两组支架,每组支架包括两个伸缩杆,伸缩杆固定在底座上,在伸缩杆顶部设置有U型托架,陶瓷管的两端通过可调角度螺杆座固定在U型托架上,陶瓷管上缠绕有加热电阻丝,在可调角度螺杆座上设置有与加热电阻丝电连接的电线座,两组支架的陶瓷管的角度相对设置,即每组支架上有两个平行设置的陶瓷管,两个陶瓷管构成一个陶瓷管面,这样两组支架上两个陶瓷管面是以中心轴L为轴对称设置。
上述热弯炉加热系统的副边加热可调通用支架,所述可调角度螺杆座包括固定座,陶瓷管固定在固定座上,在固定座的横向管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伸缩杆上设置有螺栓支架,螺栓穿过螺栓支架上的螺栓孔和固定座横向管外表面的螺栓孔将固定座固定在伸缩杆上。
上述热弯炉加热系统的副边加热可调通用支架,所述伸缩杆包括上杆和下杆,上杆套在下杆内,且上杆和下杆上均设置有销孔,上杆与下杆通过销子锁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伸缩杆,方便调节副边加热的高度,可调角度螺杆座方便调节陶瓷管的角度。高度和角度均可调,便可一装置多用,一付副加热装置可适用所有需要加置副加热装置的生产热弯模具使用,此项微创新技术可为企业节约成本达99%,每年约为企业节约20万设备成本,每年制作50套模具计。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各部件灵活搭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调角度螺杆座与伸缩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热弯炉加热系统的副边加热可调通用支架,包括两组支架,每组支架包括两个伸缩杆6,伸缩杆6固定在底座7上,在伸缩杆6顶部设置有U型托架5,陶瓷管2的两端通过可调角度螺杆座3固定在U型托架5上,陶瓷管2上缠绕有加热电阻丝1,在可调角度螺杆座3上设置有与加热电阻丝1电连接的电线座4,两组支架的陶瓷管的角度相对设置,即每组支架的有两个平行设置的陶瓷管,两个陶瓷管构成一个陶瓷管面,这样两组支架上两个陶瓷管面是以中心轴L为轴对称设置。所述可调角度螺杆座3包括固定座15,陶瓷管2固定在固定座15上,在固定座15的横向管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8,伸缩杆上设置有螺栓支架9,螺栓16穿过螺栓支架上的螺栓孔和固定座横向管外表面的螺栓孔8将固定座固定在伸缩杆上。陶瓷管面的与伸缩杆之间的角度通过旋转固定座15,将螺栓16插在固定座横向管的不同螺栓孔内,就完全了角度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6包括上杆10和下杆11,上杆10套在下杆11内,且上杆和下杆上均设置有销孔13、14,上杆与下杆通过销子12插入销孔锁紧。通过向上或向下拉压上杆,然后销子锁紧。调节高度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环宇安全玻璃有限公司,未经许昌环宇安全玻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88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