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调机无功功率补偿专用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8852.9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21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有林 |
主分类号: | H01R13/66 | 分类号: | H01R13/66;H01R13/70;H02J3/18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宋妍丽 |
地址: | 5636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机 无功功率 补偿 专用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机无功功率补偿专用插座,属于电工技术在空调节能中的应用,实现对空调压缩机引起的无功功率的补偿,适用于3P空调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空调机,无论是传统工作方式或先进的变频工作方式、无一例外的都是采用压缩机(单相电机)为动力,其电路可等效为R-L电路,这种电路由于呈现的是叫感性,造成输入空调机的总电流出现滞后,结果是产生较大的无功功率,导致制冷效果不佳,而且空调电机处于轻载时,无功功率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空调机无功功率补偿专用插座消除或减少空调无功功率。
所述空调机无功功率补偿专用插座,包括插座壳体、基板和插孔,插孔通过基板固定在插座壳体内,同时该插座还设有补偿电容、状态传感器和智能电子开关,所述补偿电容并接在插座壳体内的R、L插孔之间,状态传感器与一端插孔串连,智能电子开关与补偿电容和状态传感器相连,且均固定在插座壳体内。
所述补偿电容为无极性电力电容,电容量为35~50uf。
本实用新型针对空调压缩机产生无功功率的原因,用与电感性质相反的电力电容作为补偿器件,以超前产生电流方式抵消压缩机因感性特点、总电流滞后所产生的无功功率,提高空调机制冷效果,充分利用电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空调机无功功率补偿专用插座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功功率补偿专用插座电路原理结构图;
图4为采用现有插座输入空调机总电源、有功电流分量、无功电流分量的电流矢量图;
图5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功率补偿专用插座补偿后的总电流、有功电流分量及无功电流分量的电流矢量图
图中:1—状态传感器,2-智能电子开关,3—补偿电容,4—负载,5—插座壳体,6—插孔、7—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调机无功功率补偿专用插座作进一步说明。
由于输入3P空调机的总功率在2200W左右,真正做功的只有1600W左右,根据功率三角形关系,无功功率在600var左右,可见电源的利用率较低。本实用新专用补偿插座尝试将补偿电容、状态传感器、智能电子开关连接固定在插座内,当空调压缩机不工作或由于房间温度达到设定值而送入空调的总功率很小时,消除无功功率产生或很小,此时补偿电容不工作,只有当空调压缩机启动并处于负荷工作后,补偿电容在智能电子开关的控制下才接通进行无功功率补偿。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所述空调机无功功率补偿专用插座,包括插座壳体5、基板7和插孔6,插孔6通过基板7固定在插座壳体5内,同时该插座还设有补偿电容3、状态传感器1和智能电子开关2,所述补偿电容3并接在插座壳体5内的R、L插孔之间,状态传感器1与一端插孔串连,智能电子开关2与补偿电容3和状态传感器1相连,且均固定在插座壳体5内。所述补偿电容为无极性电力电容,电容量为35~50uf。所述智能电子开关包括二极管,二个电阻R1、R2、双向可控硅SCR,所述二极管正极与插孔R端和状态传感器1一端相连,负极连接电阻R1后再通过滤波电容C1连至插孔L端;双向可控硅一端与状态传感器1另一端连接,双向可控硅另一端连接补偿电容3后与插孔L端相连,电阻R2一端连接在电阻R1与滤波电容C1之间,另一端连接在双向可控硅SCR和补偿电容3之间。如图1至图3所示。
从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对空调机的补偿与否取决于空调机的工作状态,只有当空调机处于负荷工作时,才启动补偿电路,当压缩机不工作时或输入压缩机的电流较小时,补偿电路是不工作的。
从图4可以看出,空调压缩机在补偿前的总电流为I ,无功功率电流为Ib ,这种情况下的功率因数 。
在图5中,补偿之后的总电流为I/ ,无功电流为I/b ,显然,I/〈 I ,即总电流从原来的I减小到了I/b ,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为: ,而总电流为: 。
由上述分析可知,使用本实用新型补偿插座可减少或消除空调机无功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有林,未经吴有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88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末冶金模具弹性变形伺服补偿系统
- 下一篇:概率事件统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