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0379.8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23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戴佳佳;郭文祺;林建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38 | 分类号: | F16M11/38;G06F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勍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携式 电子 装置 及其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支架。
背景技术
因应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可随身携带的电子装置普遍存在于社会中,不但运算功能愈来愈强、处理速度更是以倍速成长,如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多媒体装置等已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娱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笔记本电脑逐渐取代台式机而广为人们所使用。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触控技术的日渐成熟,应用程序的大量开发及使用。除了让平板电脑在操作上更加方便,也可应用于各种笔记本电脑或其它可携式的电子装置中。
当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也配备触碰屏幕时,对屏幕的触控动作容易造成屏幕晃动,甚至造成笔记本电脑往后翻覆。
另外,由于现有技术的笔记本电脑在长时间使用下,容易产生废热不易排除的问题,进而造成系统过热,影响其运作功能,因而多数使用者会选择性地利用一外加的散热辅助底座,设置于笔记本电脑的底部来协助改善散热不足的缺点。然而,所述类型的散热辅助底座多半具有占据过多体积的缺失,因此经常会造成使用者携带上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支架,支架能够稳定地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部,还可在支撑本体部时提供散热空间,并占据较小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用于支撑可携式电子装置本体,可携式电子装置本体包括本体部与枢接于本体部的显示部,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架包含硬质片体以及折合片体。折合片体枢接于硬质片体的一边,折合片体内具有磁铁以可拆卸的吸附于显示部的外表面,折合片体具有多条折线以使折合片体能够折叠形成一多边形支撑体。当显示部相对于本体部张开且折合片体吸附于显示部的外表面时,硬质片体的另一边用以抵接承载面而支撑显示部。当折合片体沿着多条折线折叠形成多边形支撑体时,多边形支撑体能够支撑于本体部的下方,用以垫高本体部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多条折线互相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显示部具有一铁磁性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当折合片体折叠成多边形支撑体时,多边形支撑体的顶缘抵接于硬质片体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硬质片体包含第一轴部,折合片体包含第二轴部。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耦合形成硬质片体的一边与折合片体枢接的转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共同形成一枢纽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当折合片体折叠成多边形支撑体时,硬质片体的一边与折合片体枢接的转轴抵接本体部的底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多边形支撑体为三角形支撑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本体部、枢接于本体部的显示部以及支架。支架包含硬质片体以及折合片体。折合片体枢接于硬质片体的一边,折合片体内具有磁铁以可拆卸的吸附于显示部的外表面,折合片体具有多条折线以使折合片体能够折叠形成一多边形支撑体。当显示部相对于本体部张开且折合片体吸附于显示部的外表面时,硬质片体的另一边用以抵接承载面而支撑显示部。当折合片体沿着多条折线折叠形成多边形支撑体时,多边形支撑体能够支撑于本体部的下方,用以垫高本体部的一侧。
在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架时,当折合片体吸附在显示部上时,可通过转动硬质片体来形成一固定的支撑角度,避免使用时显示部产生晃动的问题,或者触摸显示部使得键盘受力后翻的风险。另外,支架的折合片体所形成的多边形支撑体可用于稳定地撑高本体部的底面,以增加本体部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依照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的硬质片体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架的折合片体使用时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可携式电子装置
110a:本体部
110b:显示部
114:抵接件
120:支架
122:硬质片体
122a:第一轴部
123:另一边
124:折合片体
124a:第二轴部
126:折线
130:磁铁
d1:转轴
θ:支撑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03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