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纺织辊轴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0766.1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5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施纯屿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新劲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5/56 | 分类号: | D01H5/5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32211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 辊轴 支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设备领域,特别地,是一种具有防渗油结构的辊轴支座。
背景技术
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一些较严重的问题。纺织机械总体技术水平低,产品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薄弱,研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企业技改力度不够,制造技术落后。国内基础工业薄弱,基础配套件跟不上,影响到纺织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机电一体化水平的提高。纺机产品开发缺少与工艺的有机配合,影响到纺机产品的使用效果。政策不配套,影响了国产纺机产品的竞争力。
纺织机械中常用到的机械结构为各类辊轴罗拉,纺织机械常采用转动的辊轴来实施它的功能,因此必须采用润滑油将其两端润滑,否则会导致驱动困难,且使辊轴磨损过快,由于纺织机械的特殊性,其必须保证辊轴部位的清洁性,但是润滑油普遍会随着辊轴的转动而甩出密封支座,进而污染纺织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辊轴支座,该纺织辊轴支座有效解决油从辊轴和辊轴支座的接缝中渗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纺织辊轴支座包括辊轴和辊轴支座,所述辊轴设置在所述辊轴支座的轴孔内,所述辊轴支座内设置有至少三个位于同一平面内的限位滚轮,所述限位滚轮均布在所述辊轴的周壁上,所述限位滚轮固定于同一环形支架上,所述限位滚轮上涂有润滑油。
由于将所述辊轴的承载位置从一般的轴孔位置转移到位于所述辊轴支座内部的限位滚轮上,使所述轴孔不再使用润滑油,防止了润滑油的泄露。
传统辊轴的旋转,其与所述辊轴支座之间产生的是动摩擦,此结构使用限位滚轮与所述辊轴产生静摩擦,有效防止辊轴的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轴孔上设置有防尘圈,防止灰尘进入所述辊轴支座。
作为优选,所述辊轴的两端设置有滑槽,所述限位滚轮设置在所述滑槽内,防止所述辊轴转动时产生位移,进而引发机械故障。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滚轮的直径大于所述辊轴直径的二分之一,所述限位滚轮过小,会导致辊轴转动时,限位滚轮旋转过快,增大机械磨损的同时,容易使润滑油因离心力过大而飞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使传统的轴孔内不再使用润滑油,杜绝了辊轴支座的漏油现象。
2.降低所述辊轴两端承载位置的磨损,提高了辊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纺织辊轴支座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纺织辊轴支座辊轴与安装有环形支架的限位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纺织辊轴支座辊轴与限位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辊轴; 110、滑槽; 200、辊轴支座; 210、防尘圈; 300、环形支架; 310、限位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纺织辊轴支座包括辊轴100和辊轴支座200,所述辊轴100设置在所述辊轴支座200的轴孔内,所述辊轴支座200内设置有至少三个位于同一平面内的限位滚轮310,所述限位滚轮310均布在所述辊轴100的周壁上,所述限位滚轮310固定于同一环形支架300上,所述限位滚轮310上涂有润滑油。
参阅图1、上述的纺织辊轴支座,所述轴孔上设置有防尘圈,防止灰尘进入所述辊轴支座200。
上述的纺织辊轴支座,所述辊轴100的两端设置有滑槽110,所述限位滚轮310设置在所述滑槽110内,防止所述辊轴100转动时产生位移,进而引发机械故障。
上述的纺织辊轴支座,所述限位滚轮310的直径大于所述辊轴100直径的二分之一。
上述的纺织辊轴支座防渗油的原理:
将所述辊轴100的承载位置从一般的轴孔位置转移到位于所述辊轴支座200内部的限位滚轮310上,使所述轴孔不再使用润滑油,防止了润滑油的泄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新劲纺织有限公司,未经吴江新劲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07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管结构
- 下一篇:渣金间电化学脱氧用液芯电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