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痛精针刀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1605.4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3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瑾;周祈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瑾 |
主分类号: | A61B17/3211 | 分类号: | A61B17/32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高之波;邬玥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痛 精针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无痛精针刀。
背景技术
针刀是一中以针的尖端为刀刃的医疗器械。因其对紧张、挛缩、机化、硬化的软组织具有减压减张、松解剥离、促进修复的作用,所以治疗各类慢性软组织损伤、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顽固性疾患所致的疼痛、功能障碍疗效显著,近年更应用于减肥、美容的治疗。但是,现有针刀的外形在无痛操作方面尚有不足之处。一般规格的针刀较粗,且传统的针刀疗法的操作手法相对粗重,痛苦较大。而“纳米寸劲逐层切刺针刀操作手法”是目前最无痛、最安全有效的针刀操作手法,但要得心应手的操作这种无痛手法已有的各种针刀都存在缺陷,如其针柄供手指按握的表面为平面或者略微外凸的曲面,而人的手指的表面同样为略微外凸,所以手持针刀的针柄时,手指与针柄不能很好地贴合,其接触面积较小,容易打滑,往往会影响持刀的稳定性、控刀的精确性以及下刀的速度,进而影响手术质量,增加患者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无痛精针刀,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痛精针刀,包括针体、设于针体下端的针刃和设于针体上端的针柄;针柄上设有至少一个与握住针柄的手指的指腹外形相匹配的凹陷。
本实用新型的无痛精针刀,由于在针柄的表面设置有与手指的指腹外形相匹配的凹陷,其附合人体工学,使用时,手指按压在相对应的凹陷中,可大幅度增加手指与针柄的接触面积,提高握刀的稳定性、控刀的精确性以及下刀的速度,从而提高治疗手术的质量,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产生的痛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无痛精针刀的凹陷的表面设有多个凸棱或多个凹槽。由此,具有增加指腹与针柄之间摩擦力,提高握刀的稳定性、控刀的精确性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无痛精针刀的凹陷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针柄上相对的两侧。由此,具有提高握刀的稳定性、控刀的精确性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无痛精针刀的针柄的外形呈长扁形,下端比上端窄。由此,具有提高控刀的精确性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无痛精针刀的凹陷的中心与针柄顶端的距离为针柄总长度的1/3。由此,便于为无名指或中指对控刀起支撑作用,提高握刀的稳定性、控刀的精确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无痛精针刀的针体上包覆有无菌敷料。由此,操作中可以一手握住针柄,一手拿无菌敷料裹住针体控制进刀深度和速度,还可以避免操作中一手拿针刀、一手去寻找无菌敷料的尴尬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无痛精针刀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无痛精针刀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A-A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无痛精针刀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无痛精针刀包括针柄1、针体2和针刃3。针刃3位于针体2下端、与针体2一体成形。针体2的上端垂直嵌入针柄1。针柄1上设有与握住针柄的手指的指腹相匹配的凹陷11。针柄1呈长扁形,下端比上端窄。凹陷11为椭圆形,凹陷11的中心与针柄1顶端的距离为针柄1总长度的1/3。凹陷11的表面设有横条形的凸棱12或凹槽。针体2上包覆有无菌敷料4。无菌敷料4为灭菌无纺布,将一片方形无菌无纺布对折,针体2被包裹在折痕的位置。无菌敷料4与无痛精针刀一起经环氧乙烷消毒并密封包装。治疗时,拆开包装,右手持无痛精针刀,左手持无菌敷料4,即可开始治疗。避免出现操作中一手拿针刀、一手去寻找无菌敷料4的尴尬情况。针体2的长度通常是20~60mm,可根据针刀进入人体的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深度来设定,在头面部操作时,针体2的长度可设定为20mm。针刃3的宽度一般为0.4~0.6mm,可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体质或动刀的不同部位来设定。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沿图1中A-A的剖面。
如图2所示,针柄1上有一个凹陷11,凹陷11与握柄的手指的指腹的外形相匹配,可大幅度增加手指与针柄1的接触面积,提高握刀的稳定性、控刀的精确性以及下刀的速度,从而提高治疗手术的质量,降低患者在治疗过程产生的痛苦。凹陷11的表面设有横条形的凸棱12,凸棱12可以增大指腹与针柄1之间的摩擦力。在其他实施例中,凸棱12也可以设置成凹槽,同样可以起到增大指腹与针柄1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瑾,未经张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16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