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复合架空相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2160.1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13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博;赵宏昊;葛维春;赵庆杞;牟景旭;杨长龙;王英男;陈宁;许存信;任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9/02 |
代理公司: | 辽宁沈阳国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0 | 代理人: | 何学军 |
地址: | 11000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复合 架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复合架空相线即OPPC。用于辽宁省沈北地区10kV农电线路—辉山线升级改造工程,以完成配套用电信息采集及故障指示系统所需通信通道的建设。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常用的架空光缆有OPGW、ADSS。OPGW常用的结构是全铝包钢层绞或铝包钢与铝合金混绞结构;ADSS一般为被覆内垫层的缆芯外均匀缠绕芳纶纱,然后被覆黑色聚烯烃护套的层绞式或中心管式结构。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是OPGW容易存在雷击断股、短路电流过热等事故隐患,而ADSS易发生电腐蚀现象,都会导致光缆受损或断缆故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复合架空相线。目的是实现电能传输与光纤通信的融合,节省资源,提升光通信系统使用寿命,提高防盗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光纤复合架空相线,是由光纤单元外部包覆有硬铝线,硬铝线的外层依次为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层;所述的光纤单元是由24芯G.652光纤和不锈钢管组成;所述的硬铝线包覆有三层。
所述的钢管直径为2.90mm。
所述的硬铝线的直径均为2.90mm。
所述的硬铝线从内到外三层分别设有6根、12根、18根硬铝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电力特种光缆,是在传统的相线结构中将光纤单元复合在导线中,兼具有电力架空相线和光通信双重功能。它具有以下优点:(1)实现传输电能与光纤通信的融合;(2)充分利用输电线路走廊资源实现光通信,节省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原有线路升级改造时应用OPPC,没有给原有线路附加额外负荷带来的隐患;(4)良好的耐腐蚀性可提高OPPC的使用寿命;(5)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保证光通信不受影响;(6)不存在雷击断股、短路电流过热的事故隐患。
在我国中低压电网中,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比OPGW、ADSS更具有优势,常用于输电线路改造升级、通信线路建设等。在10kV农网建设和改造中,OPPC实现了电能传输与光纤通信的融合,节省资源,提升光通信系统使用寿命,提高了防盗性能。
本实用新型与辉山线导线在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方面技术参数接近,性能匹配,不会对线路杆塔附加额外负荷。并且利用输电线路完成了用电信息采集及故障指示系统所需通信通道的建设,完成了农网智能化改造。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绝缘层1 ,硬铝线2,光纤单元3,导体屏蔽层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光纤复合架空相线,是用于10kV输电线路中,是由光纤单元3、硬铝线2、导体屏蔽层4和绝缘层1组成。在光纤单元3外部包覆有硬铝线2,硬铝线2的外层依次为导体屏蔽层4和绝缘层1。
为使新型光纤复合架空相线OPPC与辉山线导线结构、机械性能及电气性能等匹配,满足线路通信要求,OPPC采用中心管式结构,24芯G.652光纤和不锈钢管组成光纤单元3,钢管直径为2.90mm。
光纤单元3被3层硬铝线2包覆,直径均为2.90mm,3层硬铝线2从内到外分别为6根、12根、18根硬铝线。
硬铝线2的外层由里到外分别为导体屏蔽层4和绝缘层1。OPPC型号为OPPC(JK)-24B1-240。本实用新型OPPC结构参数详见表1,本实用新型OPPC技术参数详见表2。
[0014] 表1 OPPC结构参数
表1 OPPC结构参数
表2 OPPC技术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沈阳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2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