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柴煤两用数控采暖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3255.5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8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姜仲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仲国 |
主分类号: | F24H1/24 | 分类号: | F24H1/24;F24H9/20;F23N3/00;F24H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4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用 数控 采暖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节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煤两用数控采暖炉。
背景技术
随着能源的日益短缺,节能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天气比较寒冷的北方,一到采暖季节就会大量通过采暖炉来进行供暖。现有的采暖炉都是用户通过手动控制采暖炉进风状态,以控制炉子的燃烧状态。即:当室内温度比较高时,关闭采暖炉的进风口以降低采暖炉进风量达到控制采暖炉燃烧的目的,降低室温。而室内温度比较低时,开启采暖炉的进风口以增加采暖炉进风量,提高室温。
但是这种方式无法自动根据设定的温度来控制炉子的燃烧情况,导致很多情况下已经达到了预定温度而锅炉仍然在继续燃烧,造成无谓的能源浪费。
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数控采暖炉,以电机和风机来控制进风,这种采暖炉由于采用了电机和风机控制进风量,不但采暖炉的制造成本高,而且数控部分耗电量大,浪费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温度自动控制锅炉的柴煤两用数控采暖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柴煤两用数控采暖炉,包括数控装置和炉体,所述数控装置包括:用于测定采暖区域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用于进行控制的温控芯片、用于开启柴煤两用数控采暖炉的进风通道的第一电磁铁、用于关闭柴煤两用数控采暖炉的进风通道的第二电磁铁、联锁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其中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温控芯片,所述温控芯片连接所述第一电源;且其中所述第一电源通过第一时间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一电磁 铁,所述第二电源通过第二时间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柴煤两用数控采暖炉的进风通道设有金属风门,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设置于所述金属风门处以控制所述金属风门开启/关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数控装置还包括交互装置,所述交互装置包括输入面板和显示屏,所述交互装置连接所述温控芯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炉体包括燃烧腔,所述燃烧腔顶部设有上煤口、除尘口、烟口,底部设有出灰口、出渣口和出尘口;所述出渣口处设有用于驱动出渣口的闸门开启/关闭的出渣摇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燃烧腔内设有炉条,所述炉条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所述燃烧腔内,且另一端连接驱动机构以在所述驱动机构的带动下上下运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燃烧腔内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隔煤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炉体还包括供水腔,所述供水腔内设有供水口、回水口,且所述供水腔侧壁上设有安全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供水腔通过阻尘水套伸入所述燃烧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阻尘水套包括上阻尘水套、下阻尘水套、小阻尘水套;所述上阻尘水套设置于所述燃烧腔顶部,所述下阻尘水套、小阻尘水套设置于所述燃烧腔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温度传感器放置在预定位置以测量温度,并将测量到的值发送到温控芯片。温控芯片通过联锁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来控制锅炉的进风量,以通过调节锅炉供氧量来调节锅炉的燃烧状况,保持预定位置的温度恒定。这样可以在保持温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锅炉的无谓燃烧,降低能源消耗以节约能源;;与现有采用电机和风机的数控采暖炉相比,由于去掉了电机和风机,不但降低了整个采暖炉的制造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采暖炉的耗电量,进一步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数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柴煤两用数控采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数控装置;
101:温度传感器;
102:温控芯片;
103:第一电磁铁;
104、第二电磁铁;
105:第一电源;
106:第二电源;
107:第一时间继电器;
108:第二时间继电器;
201:炉体;
202:上煤口;
203:除尘口;
204:烟口;
205:出灰口;
206:出渣口;
207:出尘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仲国,未经姜仲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32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