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水化热再利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3679.1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01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卢忠淳;安百平;伊永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国胜 |
地址: | 276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水化 再利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水化热再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领域显示出了勃勃生机,城市建筑正逐渐向高、大、难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也就越来越多,而且体积越来越大。伴随而来的问题便是混凝土内部产生了大量的水化热,导致温度裂缝、收缩裂缝,水化热产生了破坏性作用。为了降低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同时减少混凝土表面由于收缩而产生的裂缝,通常采用留置后浇带、掺加掺合料、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等做法,但这些做法不能完全保证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受人为控制,同时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水化热白白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水化热再利用系统,用以解决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导致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造成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及收缩裂缝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水化热再利用系统,包括设置在混凝土内部的热传导系统、为所述热传导系统提供热传导介质的进料系统以及收集经过热交换后的热传导介质的出料系统,其中,所述进料系统与所述热传导系统连通,所述热传导系统与所述出料系统连通。
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水化热再利用系统,优选的是,所述热传导系 统由钢管组成。
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水化热再利用系统,优选的是,所述钢管为直管或弯管或直管和弯管的复合管。
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水化热再利用系统,优选的是,所述出料系统还包括位于混凝土上方、用于向混凝土表面喷灌热传导介质的出料口。
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水化热再利用系统,优选的是,还包括回收系统;在混凝土的下方设置用于回收热传导介质的回收管道,所述回收管道与所述回收系统连通;
所述回收系统与所述进料系统连通。
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水化热再利用系统,优选的是,所述热传导介质为水。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混凝土内部设置热传导系统,进料系统提供的低温热传导介质在热传导系统中与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进行热交换,带走热量,降低了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从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解决了由于温度差产生的温度裂缝及收缩裂缝问题。并设置出料系统来收集经过热交换后的高温热传导介质,再将高温热传导介质喷灌到混凝土表面,进行混凝土的养护,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内部产生的水化热,达到了节水节能的双重效果。当热传导介质温度降低后,可以回收到回收系统进行沉淀净化,重新提供给进水系统循环再利用,节约了大量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混凝土水化热再利用系统的组成框图;
其中,a:混凝土;1:热传导系统;2:进料系统;3:出料系统;4:回收系统;5:出料口;6:回收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混凝土水化热再利用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混凝土水化热再利用系统包括设置在混凝土a内部的热传导系统1、为热传导系统1提供热传导介质的进料系统2以及收集经过热交换后的热传导介质的出料系统3,其中,进料系统2与热传导系统1连通,为热传导系统1提供低温的热传导介质,把混凝土a内部产生的水化热置换到热传导介质中。热传导系统1与出料系统3连通,经过热交换后的高温热传导介质排出到出料系统3中。
在混凝土a凝固成型过程中,混凝土a内部产生大量水化热,而混凝土a表面温度较低,造成混凝土a内外温度差超过25℃,容易产生裂缝。通过进料系统2为设置在混凝土a内部的热传导系统1提供低温的热传导介质,混凝土a内部产生的水化热经过热交换后由热传导介质带出,可以根据混凝土a的不同厚度、强度等级、环境温度等条件,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混凝土a,尤其是大体积的混凝土a的内外温度差,避免混凝土a产生裂缝,保证工程质量。
其中,热传导介质优选水,因其比热高,流动性好,使得整个热交换的效率较高,且成本较低。
为实现热交换,本实施例中的热传导系统1可以由钢管(图中未示出)组成,钢管的结构可以为直管或弯管或直管和弯管的复合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36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生六轮腿全驱动行走机构
- 下一篇:一种复合加筋模板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