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灯除湿除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4852.X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4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雄伟;刘洋;杨立松;胥利武;庞宏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31/03 | 分类号: | F21V31/03;F21W101/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高锡明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灯 除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防止汽车前照灯内产生雾气的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前照灯一般都是以灯泡作为光源,前照灯工作时,灯泡会产生大量的热,使其附近温度升高,进而导致灯内温度分布不均匀,若灯内湿度较大就极易产生水雾,影响照明效果。现有一些高端车型的汽车前照灯,在灯壳内壁上设置风扇,强制灯内以空气循环的方式减小灯内不同部位的温差,同时用干燥剂除去灯内水分,以达到防止水雾产生的目的。上述结构的缺点是:风扇和干燥剂要占用灯内空间,而且难以更换,一旦风扇出现故障或干燥剂失效,便不能有效除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不占用灯内空间而且易于更换的车灯除湿除雾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灯除湿除雾装置,它包括离心式风扇和气体导管,所述离心式风扇安装在汽车前照灯灯壳的后盖内,其进风口朝向前照灯内腔;所述气体导管位于前照灯灯壳外部,其一端与离心式风扇的出风口连接,另一端接灯壳的回风口。
上述车灯除湿除雾装置,所述离心式风扇的进风口处设置有干燥剂。
上述车灯除湿除雾装置,所述离心式风扇与灯壳的后盖通过螺钉连接。
上述车灯除湿除雾装置,所述离心式风扇与前照灯并联连接。
上述车灯除湿除雾装置,所述灯壳的回风口与离心式风扇位于灯泡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利用离心式风扇和气体导管使前照灯内部空气循环流动起来,大大缩小了灯内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同时利用干燥剂除去灯内水分,有效防止了灯内水雾的产生。由于离心式风扇和干燥剂均安装在灯壳的后盖内,不仅节省了灯内空间,而且安装与维护十分方便,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车灯除雾装置不易更换的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风扇和干燥剂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灯壳,2、后盖,3、气体导管,4、灯泡,5、离心式风扇,6、干燥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气体导管3、离心式风扇5和干燥剂6组成,离心式风扇5和干燥剂6均安装在前照灯后盖2的内部,气体导管3位于灯壳1外部,其两端分别连接离心式风扇5的出风口和灯壳的回风口,灯壳的回风口和后盖2分别位于灯泡4的两侧。
离心式风扇5通过螺钉与后盖2连接,干燥剂6固定在离心式风扇5的进风口处,后盖2与灯壳1密封连接,离心式风扇5与前照灯并联连接。当前照灯工作时,离心式风扇5旋转,灯内空气依次流经干燥剂6、离心式风扇5、气体导管3后回到灯内,空气流经灯泡时将灯泡发出的大部分热量带走,提高了灯内温度的一致性,空气流经干燥剂6时,其所含水分被去除,保证灯内不会产生水雾。当离心式风扇5出现故障或干燥剂6失效时,打开后盖2即可更换。
离心式风扇还可以采用通过后盖的旋入将金属片压接的方式与灯壳内部导线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48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恒定高暴露水平的奥曲肽贮库制剂
- 下一篇:一种灯具电源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