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控屏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5306.8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7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吴云武;张宇寰 | 申请(专利权)人: | 钛积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22 | 分类号: | F16M11/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赖开慧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控屏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触控屏底座,属于触控屏设备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善了连接结构和外观质量的触控屏底座,特别适用于触控屏显示器类产品。
背景技术
触控屏设备一般由触控屏显示器本体与底座构成,一个实用而美观的底座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使用和视觉体验。生产触控屏底座时一般都需要经过一道阳极氧化处理工序,以使底座表面产生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一方面可以防止氧化锈蚀,另一方面也可使表面显得更加光洁美观。
触控屏底座上一般还设有一置笔座以放置触控笔,先前触控屏底座结构多采用点焊的连接方式,例如图1、图2所示的触控屏底座结构,在底板上开有若干点焊孔以点焊置笔座。然而在点焊过程中容易引起底座变形,进而导致阳极氧化处理过程中的酸性溶液残留在变形间隙当中,使产品外观面出现水斑、变色等缺陷,并影响防氧化锈蚀效果。若先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再进行点焊连接,则会因为点焊温度太高,使氧化后的表面发生褪色,甚至烧穿氧化膜,同样影响产品美观程度及使用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避免了点焊连接方式对产品防护性和美观度的不利影响、有效地提升了产品防锈效果并美化了产品外观的触控屏底座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触控屏底座,包括如下金属部件:主架、安装板及置笔座,该若干金属部件的表面均覆有一层氧化膜,主架由水平的底板及倾斜一定角度连接在其上的连接板两部分组成,安装板固接在连接板上部,底板上远离连接板连接边的那一侧设有铆柱结构,置笔座底部相应位置配合地开有通孔,两者经冲压铆接形成过盈配合,将置笔座固定到底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架、安装板、置笔座为铝质主架、铝质安装板、铝质置笔座。由于金属铝的密度较小,这样能在保持一定机械强度的前提下使本触控屏底座更加轻巧。
实际运用中,由于本实用新型底板与置笔座采用过盈配合的结构设计,可以用冲压铆接进行组装,避免了传统方式点焊过程中的底座变形问题,防止底座表面在阳极氧化处理后出现水斑、变色等缺陷,有效地提高了触控屏底座产品的防氧化腐蚀效果及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触控屏主架(带点焊孔)示意图。
图2是传统触控屏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架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置笔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底板与置笔座冲压铆接组装示意图。
图中 1.主架 11.底板 110.铆柱 12.连接板 2.安装板 21.安装孔 3.置笔座 3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3、图4、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触控屏底座结构,包括主架1、安装板2及置笔座3,其中主架1由底板11和连接板12两部分组成,底板11呈水平布置,在其远离连接板12连接边的那一侧设有铆柱结构110以安装置笔座3;连接板12略微倾斜一定角度地连在底板11上,并在底部中心开有一矩形孔以减轻重量、节约材料;安装板2固接在连接板12上部,其四个角上开有安装孔21以安装触控屏;置笔座3底部与铆柱110相对应位置配合地开有通孔30,其直径略大于铆柱110的直径。优选地,各部件皆采用金属铝为制造材料。
具体生产时,可先对各部件单独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再进行组装。如先将置笔座3底部的通孔30套入底板11上的铆柱110,由于通孔30的直径略大于铆柱110的直径,所以可以轻易地套入,之后再进行冲压铆接,将铆柱110压扁,使铆柱110与通孔30形成过盈配合,这样就可以将置笔座3安装在底板11上了,请参阅图6所示,箭头方向为冲压方向。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触控屏底座结构的改进,使用冲压铆接代替了传统点焊的连接方式,防止生产过程中因底座发生变形导致阳极氧化处理后表面产生水斑、变色等缺陷,有效地提高了触控屏底座产品的防氧化腐蚀效果及外观质量。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钛积光电(厦门)有限公司,未经钛积光电(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53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体轨道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引导轮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