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低温热塑板除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5450.1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737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周一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F26B5/16 | 分类号: | F26B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0 | 代理人: | 赵秉森 |
地址: | 400038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温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学固定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低温热塑板除水装置。
背景技术
低温热塑板是一种特殊合成的高分子聚酯,经一系列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而成的新型的医用材料,主要用途有:骨折、关节脱位复位术后的固定;关节韧带等软组织损伤、神经肌腱损伤手术治疗后的固定;关节畸形、神经麻痹及肌腱损伤等矫形手术后的固定;关节急性和慢性炎症、肢体软组织急性炎症时的固定;骨、关节结核、急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原发骨肿瘤、恶性肿瘤骨转移等保守治疗期间或病灶清除术后的固定;烧伤及其他整形外科手术后的固定;制作康复支具及矫形支具;放疗患者体位的固定。具有可塑性强、记忆功能、透气性好、不怕水、质量轻、厚度薄、强度高、具有粘接功能、X射线通透性好、易于拆除、环保等众多优点,在操作时,首先将低温热塑板材料放于60°-70℃热水中,将其完全透明软化,随即取出,再将完全透明软化的材料放置固定位置,匀速拉伸并将边条固定在固定架上,然后对人体局部塑型,塑型操作时间为3-5分钟,塑型完成后,置5-10分钟即可完全硬化定型。目前,低温热塑板放于热水中软化后,迅速取出时会粘有水,通常使用毛巾快速将水擦干,随即进行塑型,但是,毛巾吸水比较慢,短时间内吸水效果较差,置于病人身上容易打湿病人的衣服,同时容易造成有水滴落在定位机床板上,且如果周围环境较低时,吸水时间稍长会使低温热塑板有固化的可能,难于定型,需重新软化,造成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低温热塑板进行热水软化后,去除表面水份缓慢且影响定型效果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快速去除表面水份,且可重复使用的一种新型的低温热塑板除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低温热塑板除水装置,包括活动夹,其中,活动夹包括后端用扭簧连接的上夹片和下夹片,上夹片和下夹片上分别从里层至夹面层依次设置有海绵层和用无纺布包裹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层。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新型的低温热塑板除水装置,由于活动夹包括后端用扭簧连接的上夹片和下夹片,上夹片和下夹片上分别从里层至夹面依次设置有海绵层和用无纺布包裹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层,上夹片和下夹片通过扭簧连接,将上夹片和下夹片张开,高分子吸水树脂为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它具有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到几千倍水的高吸水功能,且可快速吸水,一般为颗粒状,用无纺布将其包裹,防止颗粒漏出,高分子吸水树脂还有很好的导流性,可将水份迅速导入内层的海绵层,以便于高分子吸水树脂层吸收更多的水份,操作时,将活动夹夹在从热水中拿出后的低温热塑板上,迅速从上至下拉动,随即吸收低温热塑板两表面的水份,操作方便,快速去除水份。
进一步,一种新型的低温热塑板除水装置,其中,所述的用无纺布包裹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层内嵌于上夹片和下夹片内。高分子吸水树脂具有保水性能,一旦吸水膨胀成为水凝胶时,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份离出来,活动内嵌后,可将无纺布包裹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层更换,从而实现反复使用,且能保证快速吸水。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新型的低温热塑板除水装置,在操作时,当低温热塑板从热水中取出时,随即将活动夹的上夹片和下夹片夹于低温热塑板的两面,迅速从低温热塑板的上方拉往下方,随即拉出,无纺布包裹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层迅速将低温热塑板两面的水份吸干,且在吸水过程中,水份扩展至海绵层,利于高分子吸水树脂层吸收更多的水份,吸水完成后,即可进行低温热塑板的塑型,当一次操作完成后,更换无纺布包裹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层,将海绵层晾干,可再次进行低温热塑板的吸水操作,操作方便,吸水迅速,且可反复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低温热塑板除水装置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低温热塑板除水装置,其中,包括活动夹,活动夹包括后端用扭簧1连接的上夹片2和下夹片3,上夹片2和下夹片3上分别从里层至夹面层依次设置有海绵层4和用无纺布包裹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层5;所述的用无纺布包裹的高分子吸水树脂层5内嵌于上夹片2和下夹片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54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智能交通信号灯的机械结构
- 下一篇:一种手电筒的防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