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冲泡袋泡茶的茶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5546.8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48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季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珺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俞宗耀;俞昉 |
地址: | 200090 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冲泡 袋泡茶 茶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饮用水杯,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冲泡袋泡茶的茶杯。属日常饮用水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是我国人民的传统饮品,袋泡茶因其使用方便、冲泡快捷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据中国食品监督局统计2008年袋泡茶年销售额为1亿,2009年袋泡茶年销售额为3亿,2010年袋泡茶年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袋泡茶市场前景一片光明。
目前,人们冲泡、饮用袋泡茶时所使用的容器多为普通茶杯,泡茶时袋泡茶茶包直接落于杯底。因为这种茶叶在加工制造时通过切揉,充分破坏了叶细胞,形成颗粒状或形状细小的片状,所以茶叶中的有效内容物冲泡时很容易被浸出来。用沸水冲泡袋泡茶,经3分钟以后,第一次就能溶出可溶物总量的55%左右。
通常人们生活习惯和出于科学饮茶考虑,常常要求分段慢慢品饮而非一饮而尽。但袋泡茶茶包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有效内容物浸出越多,杯中茶水往往会出现初期淡、后期浓,越喝到后面越浓越苦,甚至出现刺激胃黏膜情况。若中途取出茶包另行存放,则颇为不便,似乎不值得费时费力,物未尽其用弃之则又觉可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茶杯用于冲泡袋泡茶时,茶叶包沉于杯底长时间浸泡,茶水浓度无法控制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冲泡袋泡茶的茶杯。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泡袋泡茶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杯的杯体内壁上置有一外凸的袋泡茶搁置平台,所述搁置平台沿杯体内壁的长度与袋泡茶的宽度相适应。
所述搁置平台的一侧边与所述杯体的内壁相接连成一体,与所述杯体内壁相对的另一侧边为一向上的竖面,呈L形。
所述搁置平台的上表面置有内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品茶中途如感茶水浓度适中时,不必费时费力取出茶包,只需提拉系在茶包上的长绳,将茶包置于杯体内壁的搁置平台上,即可使茶包脱离茶水,避免茶包在茶水中长时间浸泡,中止茶包中有效成分继续浸出,从而使茶水直至最后一口口感依然鲜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中,1—杯体,2—搁置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 一种适用于冲泡袋泡茶的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杯的杯体1内壁上置有一外凸的袋泡茶搁置平台2,所述搁置平台2沿杯体1内壁长度与袋泡茶的宽度相适应。
所述搁置平台2的一侧边与所述杯体1的内壁相接连成一体,与所述杯体1内壁相对的另一侧边为一向上的竖面,呈L形。
所述搁置平台的上表面置有内凹槽。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茶杯冲泡袋泡茶时,初期袋泡茶茶包沉于杯底,所以茶叶中的有效内容物,如茶叶含有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冲泡时逐渐被浸出,在品茶中途如感茶水浓度适中,此时不必费时费力取出茶包,只需提拉系在茶包上的长绳,将茶包置于杯体内壁的搁置平台上,即可使袋泡茶茶包脱离茶水,避免在水中继续浸泡。因为所述搁置平台2沿杯体1内壁长度与袋泡茶的宽度相适应,且所述搁置平台2与所述杯体1内壁相对的另一侧边为一向上的竖面,呈L形,或搁置平台的上表面置有扁长内凹槽,所以袋泡茶茶包搁置其上平稳可靠。不但完美的解决了泡茶时间和次数问题,还可以很巧妙的解决了茶水浓度问题,从而使茶水直至最后一口口感依然鲜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珺,未经季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55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花生播种机
- 下一篇:一种供电一体化的悬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