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工业废油漆渣制备稀释剂的工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5575.4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2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顺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都江堰市鸿强建辅材料厂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D5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马文峰 |
地址: | 6118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工业 油漆 制备 稀释剂 工艺 系统 | ||
1.一种用于工业废油漆渣制备稀释剂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艺系统包括加热装置系统、反应装置系统、冷却装置系统、产品排出接收系统和尾气处理装置系统;所述加热装置系统包括炉灶,所述反应装置系统包括加热罐,所述冷却装置系统包括气体冷却装置、水塔和冷凝水池,所述尾气处理装置系统包括尾气排出管和冷冻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业废油漆渣制备稀释剂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灶包括炉灶主体,该炉灶主体包括炉桥、炉顶、炉壁和加热罐支撑体,所述加热罐支撑体上安放有加热罐,所述炉顶与所述加热罐顶部齐平,所述炉桥与所述加热罐底部之间的间距h1为50cm,所述炉壁内壁与所述加热罐外壁之间的间距h2为30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工业废油漆渣制备稀释剂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炉顶与所述加热罐顶壁之间还设置有封口区,该封口区间距h3为2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业废油漆渣制备稀释剂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罐包括盖子、工业废渣区和气体空间区,所述盖子上设置有气体流出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工业废油漆渣制备稀释剂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业废渣区与所述气体空间区的比值小于等于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业废油漆渣制备稀释剂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冷却装置包括气体流出垂直管、连接管和气体冷却管,所述气体冷却管外同轴套有水凝管,所述气体冷却管与所述水凝管轴线水平略微向下倾斜;所述水凝管下端连接有进水管,上端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水凝管外壳端口与所述气体冷却管外壳通过焊接头封头;所述水凝管直径为所述气体冷却管直径的两倍;所述气体流出垂直管、连接管和气体冷却管直径相同,所述气体流出垂直管与气体冷却管所成的夹角小于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工业废油漆渣制备稀释剂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流出垂直管管长为40cm、直径为5cm,连接管管长为40 cm、直径为5cm,气体冷却管管长为10.5m、直径为5cm,水凝管管长为10m、直径为10cm;所述水凝管上端口与所述气体冷却管上端口之间的距离为25cm,所述水凝管下端口与所述气体冷却管下端口之间的距离为25cm;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凝管下端口之间的距离为20cm, 所述出水管与所述水凝管上端口之间的距离为20cm,所述进水管直径为3cm、长度为40cm,所述出水管直径为3cm、长度为4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业废油漆渣制备稀释剂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排出接收系统包括稀释剂流出管和产品接收罐,所述稀释剂流出管设置在产品接收罐正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业废油漆渣制备稀释剂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房由保温材料层、隔音材料层和防潮层组成,所述保温材料层为厚10cm的聚氨脂喷涂发泡材料,所述防潮层为氰凝S52-1 聚氨酯氰凝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工业废油漆渣制备稀释剂的工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系统、冷却装置系统和产品排出接收系统均采用不锈钢制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都江堰市鸿强建辅材料厂,未经都江堰市鸿强建辅材料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557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