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缠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6455.6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0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兰基升;沈荣顺;王朝阳;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沧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54/12 | 分类号: | B65H54/12;B65H54/2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10076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缠线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缠线器。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试验单根连接线的长度可达15米,且数量繁多,连接线容易散落一地,显得很乱,占用空间大,容易造成缠绕难,存取难的问题,比如一个开关特性试验项目需要3颗15米长测试线,大量时间用在缠线上,使用过程中需要来回搬运,造成几颗长线死缠在一起,耗费大量不必要的精力去解扣,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和麻烦。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够方便快捷的将连接线缠绕起来的装置。
经检索,申请号为200920022818.8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缠线器,其包括底座、转轴和转盘,该转轴设在底座上,转盘与转轴活动连接,转盘可绕转轴转动,转盘上设有一道凹槽或设有两个缠绕杆,转盘上设有把手,底座下方设有吸盘。本装置方便缠绕和存放,但是不能对多跟线分别缠绕,并且不能用于电路中多相连接线的缠绕和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缠线器,该装置用于输电线路中的多相导线缠绕,可以将多相线分若干个独立仓室通过中间轴将线缠在储线盒内,达到用多长放多长,线线分界清楚且收放自如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缠线器,包括旋转轴、与旋转轴两端固定的端盖、外皮以及端盖外侧的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把端盖之间的空间分隔。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隔板为圆形薄板,其中心处于旋转轴固定,隔板的表面、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穿线孔。本实用新型中的穿线孔可以报分隔空间中的多相导线连通,把导线引至端盖处,方便连接线之间的连通。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端盖分为左端盖和右端盖,其中右端盖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以旋转轴为中心均匀分布,连接孔的数量与分隔的空间数量相对应。
对上述结构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外皮上设有出线孔,所述出线孔的位置与分隔的空间位置相对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用于输电线路中的多相导线调试试验,把多根连接线的进行分开缠绕,并把各相导线通过穿线孔引出至右端盖,避免试验时线路连接的杂乱,便于整理、携带和保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半剖示意图;
图2是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右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左端盖,2、外皮,3、旋转轴,4、隔板,5、右端盖,6、出线孔,7、手柄,8、穿线孔,9、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缠线器,用于线路试验中连接线的收集,其中该装置包括旋转轴3、与旋转轴3两端固定的端盖、外皮2以及端盖外侧的手柄7,旋转轴3中部设有隔板4,隔板4把端盖之间的空间分隔,隔板4为圆形薄板,其中心处于旋转轴3固定,隔板4的表面、靠近中心位置设置有穿线孔8,如附图2所示,该穿线孔8是把隔板4分隔的小空间内的导线引出至端盖处,其中端盖分为左端盖1和右端盖5,其中右端盖5的端面上设置有连接孔9,如附图3所示,连接孔9以旋转轴为中心均匀分布,连接孔9的数量与分隔的空间数量相对应。可以在连接孔处安装插接装置,使外界导线与缠线器的导线方便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外皮2是把外界空间和储线空间分开,并且在外皮2表面上设有出线孔6,出线孔6的位置与分隔的空间位置相对应,每个空间内的导线从出线孔6引出。
附图1中是三相导线缠线器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直接把整理的连接线两端与外接导线连接,而且方便快捷,在实验完成后,通过转动手柄7,即可把外部的连接线收纳至本实用新型内部,该装置结构简单,通过改进缠线方式,使试验更加便捷省时,投入产出比很高,推广前景广阔,可以应用到各种线的缠绕储存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沧州供电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河北省电力公司;沧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64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