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撞击避力减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6482.3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3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赵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辉 |
主分类号: | B60R19/20 | 分类号: | B60R19/2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6000 山西省长治市城区城***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撞击 避力减力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安全装置,具体是一种汽车撞击避力减力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汽车快速普及到千家万户,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快速上升。在各类交通事故中,后果最严重的是车辆迎面相撞事故。在车辆发生迎面相撞前,司机通常采取的主动避险措施是:通过踩刹车来降低车辆前进的速度,以此降低车辆撞击的力度,或者通过转动方向盘来改变车辆撞击的接触面积,以此减小速度惯性引发的强大撞击力。然而,上述措施由于人为性较强,根本无法有效减少车辆迎面相撞事故带来的损失。因此,为了减少车辆迎面相撞事故带来的损失,汽车上通常安装有各类汽车安全装置。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汽车安全装置主要包括安全气囊、防撞钢梁等。其中,安全气囊是依靠气体的可压缩性来保护司乘人员的安全。实践表明,安全气囊在使用中存在如下问题:其一,安全气囊只有在车辆发生撞击时才会启动,其启动成功率并不高,相当一部分车辆在发生迎面撞击时,安全气囊无法成功启动,因而其无法随时保护司乘人员的安全。其二,安全气囊启动时,其内部压缩气体释放的力量通常过大,因而其极易对司乘人员造成伤害。其三,安全气囊无法直接减小车辆撞击的力度,无法防止车体发生撞击变形,因而其无法有效保护车体。与安全气囊不同,防撞钢梁是基于自身坚硬的材质特性来保护车体的安全。实践表明,防撞钢梁在使用中存在如下问题:当两车发生迎面撞击时,两车的防撞钢梁会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极其坚硬的整体,此时位于防撞钢梁后面的车体便会成为相对较软的整体,导致两车中车体相对较小、速度相对较慢的一辆车被另一辆车和两车的防撞钢梁联合攻击,由此发生弯曲变形,进而威胁司乘人员的安全。综上所述,现有汽车安全装置由于自身结构所限,普遍存在无法有效保护司乘人员安全和车体安全的问题。为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汽车安全装置,以解决现有汽车安全装置存在的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汽车安全装置无法有效保护司乘人员安全和车体安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撞击避力减力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汽车撞击避力减力器,包括气囊、高压氮气储存容器、充气管、释放安全阀、主控开关、以及触发开关;其中,充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气囊和高压氮气储存容器连通;释放安全阀安装于充气管上;主控开关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释放安全阀的一个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触发开关安装于高压氮气储存容器的前侧外壁;触发开关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释放安全阀的另一个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气囊的材料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辉,未经赵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64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纵列双涵道旋翼单、双人飞行摩托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的底盘布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