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奔腾D003车型前保险杠横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7781.9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6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明;肖肖;吴淑波;曹宁;韩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34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奔腾 d003 车型 保险杠 横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奔腾D003车型前保险杠横梁结构,属于一种汽车用前保险杠横梁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奔腾D003车型专用前保险杠横梁结构。
背景技术
在车辆前端和后端较低的位置均设有保险杠。档车辆与其它物体发生碰撞时,保险杠可以保护如车身或车灯等功能部件。在保险杠的后部布置一个保险杠横梁,用于在车身发生碰撞受到冲击时吸收冲击能量。前保险杠横梁对整车碰撞起着决定性作用,高强度的防撞横梁更有利于碰撞能量的均匀分布。同时,要提高保险杠的防护能力就需要提高防撞梁吸收能量的能力。因此前保险杠横梁的结构及材料也需要具备吸能功效。
前保险杠横梁即要保证在发生高速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保护乘员安全,又要保证在发生低速碰撞时防止保险杠损坏,因此前保险杠横梁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后保险杠的形状,对应不同的车型,保险杠的造型有不同种设计,为了与保险杠的形状匹配,生产的保险杠横梁也有很多种类型。
SUV车型为了提高其越野性能,需要增大离地间隙,因此底盘较高,为此需要增大前保险杠横梁的截面尺寸以配合整车尺寸,但是大尺寸的保险杠横梁会遮挡前部进风面积,影响整车热平衡性能,因此在同时获得足够的进风面积和保险杠横梁的高强度上存在约束条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奔腾D003车型前保险杠横梁结构,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在满足碰撞吸能及车身空间布置前提下减小材料用量、实现产品轻量化设计的前保险杠横梁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奔腾D003车型前保险杠横梁结构,由前保险杠横梁骨架、前保险杠固定支架、前连接板、吸能盒、拖钩支架、前拖钩加强板、喇叭支架、后连接板、锁支架垫片组成,其特征在于:前保险杠横梁骨架截面形状为“B”型断面,前保险杠横梁骨架两侧通过后连接板与车身前纵梁连接,后连接板与前保险杠横梁骨架之间固定连接吸能盒,前保险杠固定支架底部固定连接在前保险杠横梁骨架上的两侧,前保险杠固定支架通过螺栓与保险杆面罩固定连接;锁支架垫片固定连接在前保险杠横梁骨架上、两个前保险杠固定支架之间,拖钩支架与前拖钩加强板固定连接在前保险杠横梁骨架内壁的一侧;喇叭支架与一侧的后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前保险杠横梁骨架其厚度为1.5mm。
所述的前保险杠固定支架为“几”字型结构。
所述的吸能盒上有吸能筋,吸能盒为矩形结构,X方向尺寸为120 m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在满足碰撞吸能及车身空间布置前提下减小材料用量、实现产品轻量化设计的前保险杠横梁总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保险杠横梁骨架结构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奔腾D003车型前保险杠横梁结构,由前保险杠横梁骨架1;前保险杠固定支架2;前连接板3;吸能盒4;拖钩支架5;前拖钩加强板6;喇叭支架7;后连接板8;锁支架垫片9组成,其特征在于:前保险杠横梁骨架1截面形状为“B”型断面,前保险杠横梁骨架1两侧通过后连接板8与车身前纵梁连接,后连接板8与前保险杠横梁骨架1之间固定连接吸能盒4,吸能盒4为矩形结构,前保险杠固定支架2底部固定连接在前保险杠横梁骨架1上的两侧,前保险杠固定支架2为“几”字型结构,前保险杠固定支架2通过螺栓与保险杆面罩固定连接;锁支架垫片9固定连接在前保险杠横梁骨架1上、两个前保险杠固定支架2之间,拖钩支架5与前拖钩加强板6固定连接在前保险杠横梁骨架1内壁的一侧;喇叭支架7与一侧的后连接板8固定连接。
所述的前保险杠横梁骨架1其厚度为1.5mm。
所述的吸能盒4上有吸能筋10,X方向尺寸为120 mm。
前保险杠横梁骨架1采用辊压工艺成型,前保险杠横梁骨架1、前保险杠固定支架2、前连接板3、吸能盒4、拖钩支架5、前拖钩加强板6、喇叭支架7、后连接板8、锁支架垫片9采用点焊及CO2焊接方式连接,焊接工艺结构简单,牢靠的焊接结构可以提高前保险杠横梁总成的吸能效果;前保险杠横梁骨架1左右两侧的后连接板8各采用4个M10的螺栓与车身前纵梁连接,前保险杠横梁安装位置合理,安装操作简单,整体结构便于安装固定和维修。
本实用新型需要进行静压试验进行强度测试,要求夹具下压速度10mm/min, A向最大压力190KN,最大变形位移80mm,静态吸能大于4.3KJ;B向最大压力115KN,最大变形位移80mm,静态吸能大于3.8KJ。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77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修复的防撞梁结构
- 下一篇:侧拉箱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