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拉单晶炉用加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8752.4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5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侨;周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15/18 | 分类号: | C30B15/18;H05B3/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拉单晶炉用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单晶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直拉单晶炉用加热器。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作为绿色能源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能源的一种,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得到大力发展。单晶硅片作为光伏发电的基础材料的一种,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在直拉法拉制单晶的单晶炉内,固态多晶硅原料需要加热熔化为液态以生长单晶。用于供给热量的加热器除了发热部,还需要用于支撑发热部并向发热部供电的连接脚。连接脚在高电流密度及较大的承重负荷下,极易发生断裂。从而,连接脚的性能成为影响加热器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性能差的连接脚直接导致加热器成本高。改变连接脚的尺寸或者更换连接脚的材质,又会引入新的加工成本或材料成本,对于降低加热器成本的作用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拉单晶炉用加热器,以解决现有加热器由于连接脚易损坏而带来的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拉单晶炉用加热器,包括发热部和连接脚且通过固定件连接,连接脚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包括相连接的承载面和抵靠面,发热部容置于容置槽内、承载于承载面并与抵靠面相抵靠。
发热部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连接脚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固定件与第一固定孔和对应的第二固定孔相配合,使所述发热部固定于所述连接脚。
发热部包括第一表面、连接面和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连接面连接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第一固定孔贯穿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面承载于容置槽的承载面,第一表面与容置槽的抵靠面相抵靠。
连接脚包括顶面、侧面和底面,顶面和底面相对,侧面连接于顶面和底面之间,容置槽为自顶面靠近侧面处往底面方向开设的盲槽;承载面与侧面相连接,抵靠面与顶面相连接,第二固定孔开设于抵靠面。
连接脚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容置槽相邻设置,安装孔贯穿连接脚的顶面和底面。
安装孔为沉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的孔径大于第二孔段的孔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直拉单晶炉用加热器将发热部与连接脚分开设置,通过固定件实现二者间的固定连接,当连接脚发生损坏时,可方便地将其拆卸进行更换,不必报废整个加热器,减少了加热器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加工,适合各种型号的加热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直拉单晶炉用加热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直拉单晶炉用加热器与外部电极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加热器,11.发热部,12.连接脚,13.固定件,110.第一表面,111.连接面,112.第二表面,113.第一固定孔,120.顶面,121.侧面,122.底面,123.容置槽,124.第二固定孔,125.安装孔,126.承载面,127.抵靠面,128.第一孔段,129.第二孔段,100.外部电极,101.导电螺栓,102.石墨电极,103.电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照图1,直拉单晶炉用加热器10,包括一个发热部11、一个连接脚12及至少一个固定件13。
发热部11可包括条形杆,条形杆的端部包括第一表面110、连接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第二表面112与第一表面110相对,连接面111连接于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12之间。发热部11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113。第一固定孔113贯穿第一表面110和第二表面112,并与连接面111间隔一段距离。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孔113的数量为两个。
连接脚12包括顶面120、侧面121和底面122,顶面120和底面122相对,侧面121连接于顶面120和底面122之间。连接脚12设有一个容置槽123、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124和一个安装孔125。容置槽123为自顶面120靠近侧面121处往底面122方向开设的盲槽。容置槽123包括相连接的承载面126和抵靠面127,承载面126与侧面121相连接。抵靠面127与顶面120相连接。本实施例中,承载面126大致与底面122平行,抵靠面127大致与侧面121平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孔124与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孔113相对应,第二固定孔124开设于抵靠面127。安装孔125与容置槽123相邻设置。安装孔125贯穿顶面120和底面122。优选地,安装孔125为沉孔,包括相连通的第一孔段128和第二孔段129,第一孔段128的孔径大于第二孔段129的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宁夏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银川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87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梳机压力棒调整装置
- 下一篇:承载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