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大散热面积的LED隔爆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9726.3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73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碧;李卫国;李海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力源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杨引雪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散热 面积 led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一体化大散热面积的LED隔爆灯具,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大散热面积腔体结构,应用隔爆技术,以具有投光效果的LED做为光源的大功率照明隔爆灯。
背景技术
现有隔爆型LED灯具由于隔爆结构的需要,LED光源和电源均设置于壳体中,而现有壳体均采用合金铝压铸件,但由于压铸工艺的限制,合金铝压铸件的体积和散热面积均较小,从而导致光衰大、电源散热不良。
同时,现有隔爆型LED灯具采用的电缆密封圈密封点是平面,密封点紧密度不可靠;接线腔和电源板所处空间为同一空间,现场安装时接线需要打开电源盖才能完成,井下操作十分不便,也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体化大散热面积的LED隔爆灯具,主要解决了现有LED隔爆灯的散热面积小,光衰大,电缆密封不可靠、井下操作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该一体化大散热面积的LED隔爆灯具,包括设置有散热壳体装置、照明装置、电源装置和电缆引入装置,所述照明装置设置于散热壳体装置一端,照明装置与散热壳体装置之间设置有隔爆机构,电源装置固定设置在散热壳体装置内腔中,电缆引入装置设置在壳体外侧。
上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源板、安装板和接线手孔盖,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壁的凸台上,将壳体内部分隔成电源腔与接线腔两个空间,壳体靠近接线腔一端设置有用于进行接线操作的通孔,通孔上设置有接线手孔盖,安装板远离通孔一侧上设置有电源板。
上述照明装置包括LED光源、保护玻璃、压紧垫圈、灯环、紫铜垫圈,LED光源设置于壳体上,保护玻璃设置于紫铜垫圈上,压紧垫圈设置于保护玻璃上,灯环设置于压紧垫圈上。
上述散热壳体装置以采用压铸成型的大散热片为佳,该散热壳体装置包括设至少8个散热片的空心圆柱形结构,横截面散热片为多极放射状为佳;内腔与横隔断面设置有与照明装置相通的通孔。
上述电缆引入装置包括电缆引入接头、垫圈、T型堵头、电缆密封圈。电缆密封圈设置于壳体相应圆孔处,T型堵头设置于电缆密封圈内孔内,垫圈设置于T型堵头上,电缆引入接头设置于垫圈上,所述电缆密封圈密封点处的形状为球面圆弧。
本发明的优点是:
该一体化大散热面积的LED隔爆灯具由于采用了放射状散热片,散热面积大幅度增加,LED光源光衰大幅度减小;采用壳体内腔设置电源,电源散热效果更好;采用具有球面圆弧作为密封面,电缆引入装置密封效果改善。
与此同时利用电源安装板将电源与接线操作空间分离,打开手孔盖便可进行操作,无需打开电源盖;现场操作不用打开电源盖即可完成接线,操作即简捷又安全。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明细如下:
1-照明装置;2-散热壳体装置;3-电源装置;4-电缆引入装置;11-LED光源;12-保护玻璃;13-压紧垫圈13;14-灯环;15-紫铜垫圈;23-电源盖;
31-电源板;32-电源安装板;33-手孔盖;34-密封圈;41-垫圈;42-电源引入接头;43-T型堵头;4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述,如图1所示:
该一体化大散热面积的LED隔爆灯具包括照明装置1、散热壳体装置2、电源装置3及电缆引入装置4。照明装置1与散热壳体装置2连接,并具有隔爆结构,电源装置3与散热壳体装置2内腔固定连接,照明装置1和电源装置3用导线电连接;照明装置和散热壳体装置各自的火焰通道以及接合处的火焰通道内均设置有隔爆面结构和密封防护结构。
照明装置包括LED光源11、保护玻璃12、压紧垫圈13、灯环14、紫铜垫圈15。LED光源11设置于壳体上,保护玻璃12设置于紫铜垫圈上15,压紧圈13设置于保护玻璃12上,灯环14设置于压紧圈13上。LED光源具有小出射角度,从而具有投光效果。
散热壳体装置为灯外壳体,其横隔断面将灯具分隔光源前腔和电源后腔,接线柱设置于手孔部位。
电源装置3包括:电源板31、电源安装板32、手孔盖33、密封圈34、接线柱35、压紧螺母36、垫圈37。电源板31设置于电源安装板32之上,电源安装板32设置于壳体内腔内凸台上,接线柱设置于电源安装板32之上,并与电源接线端子相通,手孔盖33设置于外壳体手孔处,并与外壳配合构成隔爆结构;密封圈34设置于手孔盖33之上,接线时通过手孔进行接线操作,无需打开电源盖23,便可完成。
电缆引入装置4包括电缆密封圈44,电缆引入接头42,T型堵头43、垫圈41。电缆密封圈44设置于外壳侧电缆引入孔内,T型堵头43设置于电缆密封圈44内,垫圈41设置于T型堵头43之上,电缆引入接头42设置于垫圈41之上,其螺纹与壳体的电缆引入孔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力源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力源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97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防霉防腐功能的亲水铝箔涂覆材料
- 下一篇:一种耐热型可降解树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