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表式抗旱植树黑膜漏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0282.5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27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03 |
发明(设计)人: | 林平;胡能兵;何克勤;刘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A01G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1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表 抗旱 植树 漏斗 | ||
技术领域
一种地表式抗旱植树黑膜漏斗涉及林木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将植树的地面做成漏斗状并进行黑膜覆盖的植树技术。
背景技术
我国有面积广阔的国土属于内陆干旱地区,其特点是降雨少,蒸发量大,使得植物生长十分困难,例如宁夏的年降雨量为150-400mm,甘肃的为42-760mm,新疆的仅150mm,而内蒙古的年降雨量仅为50-450mm,而这些地区的年蒸发量都在1000mm以上。由于水分缺乏,人工的植树造林十分困难,成活率低下。发明创造出一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充分蓄积、利用自然降水的植树技术对我国广大干旱地区的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必要。为此,许多林业工作者发明创造了大量的新技术予以应对,除了常用的灌溉方法,有的设计了树苗的贮水供水装置,有的在土壤中加入高分子吸水材料,也有人提出了采用塑料薄膜集水保水的技术措施。申请号为200710029371.2的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沙漠植树成活率的集水薄膜”公开了一种用塑料薄膜制成的膜漏斗,在植树时安装在树苗的根部。其缺点一是漏斗完全掩埋在植树坑中,斗口面积小,集水量少,在严重干旱的地区,解决不了问题;二是漏斗深埋在土壤中,漏斗中的土壤要先吸足水分,多余的水分才能沿漏斗流入根部,集水效率低。申请号为200420051553.1的发明专利“在干旱地区利用长效膜植树”公开了一种在植树坑中利用塑料薄膜将树根包成苹果形状的集水、保水方法,不但操作十分费工,而且同样存在集水面小,集水效率低的缺点,同时没有考虑到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也同样会大量耗水的情况,认为包裹住的水分会永远在膜内蒸发、凝结、再蒸发、再凝结,不会损失,这是错误的。由此可见,关于干旱地区抗旱植树技术的还须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更加简单易行,而且更能够充分蓄积和利用当地的降水资源,提高植树成活率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地表式抗旱植树黑膜漏斗的结构:
1. 一种地表式抗旱植树黑膜漏斗为黑膜依地面形状铺就而成,由上口、下口、斗边和保水砂组成,设置于树苗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黑膜为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薄膜,所述的上口的周边为环形的挡土墙,所述的斗边是由植树坑外延伸至坑周围的斜坡,所述的下口浅埋入植树坑内,所述的保水砂填充在下口内并埋压住下口。
2. 所述的特殊材料制成的薄膜为黑色不透明高强度耐老化膜材料;所述的黑色不透明高强度耐老化膜材料为黑色不透明高强度耐老化塑料薄膜。
3. 所述的上口周边的环形挡土墙有如下特征:
① 高度为5-20cm;
② 由斗边延伸出的薄膜包裹土埂构成。
4. 上口直径可大于,也可小于或等于植树坑的直径。
5. 所述的上口直径为60-300cm。
6. 所述的斗边之下的地面呈中间低,四周高的漏斗状斜坡。
7. 所述漏斗的下口有如下特征:
① 所述的下口中心位置为一棵树苗;
② 所述的下口浅埋入植树坑5-10cm;
③ 所述的下口直径为10-30cm。
8. 所述的保水砂有如下特征:
① 保水砂为普通建筑用砂子;
② 保水砂厚度2-15cm;
③ 保水砂填入下口;
④ 保水砂压住下口薄膜。
一种地表式抗旱植树黑膜漏斗的植树方法
地表式抗旱植树黑膜漏斗的植树方法包括提前挖坑、栽树筑坡、筑土埂、盖膜塑料薄膜和填埋保水砂环节。
1.提前挖坑:
① 挖坑在植树一个月前进行;
② 在树苗定植位置挖出树坑,并将挖出的土壤摊开,进行充分的风化。
2.栽树筑坡:
① 立苗于植树坑的中间位置;
② 栽树填土,压实至坑口5-10cm;
③ 以树苗为圆心,将周围半径30-150cm的范围内的地表修理成向内倾斜的漏斗形浅坑;
3.筑土埂:
① 在漏斗坑外筑起一道环形土埂;
② 土埂的高度在5-15cm;
4.覆盖塑料薄膜:
① 立苗时将树苗的根系穿过黑膜下孔;
② 覆土完成后,随地面的形状向树苗的四周覆盖黑膜;
③ 用斗边伸出的薄膜的外边包住土埂,并用土埋压牢固。
5.填埋保水砂:
①在漏斗的下口中填入保水砂,并用保水砂压住下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技学院,未经安徽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02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鸭舍自动供水装置
- 下一篇:无线触控多媒体互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