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液混合换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0539.7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60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奥环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3/08 | 分类号: | F28C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 11395 | 代理人: | 邸建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能转换装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汽液混合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造成能源利用效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热能转换装备技术落后、废热和余热利用效率低等。因此,节能减排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国家制定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中也将节能减排作为我国能源战略发展的重点之一。
绝大部分工业过程及建筑暖通都是以热量的形式消耗着大量能源。工业过程中以余热形式散失到环境的能量占工业总能耗的50%以上。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相当于500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工业余热待回收利用。此外,这些余热直接地排放到环境中,不仅白白地浪费了可贵的能源资源,而且余热载体及其相关污染物的排放还带来严重的环境影响。
汽液混合加热器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在加热生活、生产用热水及热水采暖和热力除氧等系统中。汽液混合加热器可利用钢铁厂、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热蒸汽与水直接混合将水加热。这些热水可以满足一些工业过程如印染、食品加工、建筑暖通空调以及居民日常生活使用的要求。汽液混合加热器的应用使工业过程的余热得到了有效利用,减少了热能用户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同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也相应减少,是一条合理利用能源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现有汽液混合加热器一般分为喷射式和直通式。喷射式汽液混合加热器具有工作效率高,结构紧凑等优点,但存在混合后热水温度不易控制,对汽源和加热介质过程参数的稳定性要求高等缺点。直通式汽液混合加热器的加热方式是间断性的,加热器简单易操作,加工成本低,但直通式加热器运行时易产生震动、噪音大。
总之,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提供一种水温易控制、运行时震动小、噪音小的汽液混合换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液混合换热装置,能够促使蒸汽与液体瞬间混合均匀,降低系统运行过程中因为高压蒸汽对液体产生冲击而引起的震动和噪音,减少加热系统的制造成本和运行维护费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液混合换热装置,包括:蒸汽进口、冷液体入口、热液体出口、蒸汽分布管、外壁,其中,所述冷液体入口和热液体出口设置于所述外壁上;所述蒸汽分布管置于由所述外壁构成的汽液混合换热装置本体的内部;所述蒸汽进口为管状结构,一端穿过所述外壁与所述蒸汽分布管上的一开口对接;另一端输入热蒸汽,如工业生产的余热蒸汽。所述蒸汽分布管的不同位置开设有蒸汽喷口。
优选的,上述蒸汽分布管为两端开放、螺旋分布的圆管,上述蒸汽喷口开设在螺旋分布的上述圆管不同位置的外圆方向上。
优选的,蒸汽分布管的内部设置了金属丝网。
优选的,上述汽液混合换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换热装置外壁下方的排污口。
优选的,上述汽液混合换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换热装置外壁上方的安全阀。
优选的,上述汽液混合换热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换热装置内部的传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在汽液混合换热装置内部增设了蒸汽分布管,并在蒸汽分布管的不同位置开设有蒸汽喷口,通过蒸汽分布管上的一系列蒸汽喷口,蒸汽喷射的动能可迅速转化为切向方向的推动力,使周围液体产生旋流,促进汽液间的混合,使换热器内被加热流体温度分布均匀。由于蒸汽的喷射过程未对被加热流体产生巨大的正面冲击,因此减小了加热过程的震动和噪声,提高了换热器的安全、环保性,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液混合换热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的汽液混合换热过程,对用户有极强的适用性,特别适合利用工业过程的余热蒸汽作热源制热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液混合换热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液混合换热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液混合换热装置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奥环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奥环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05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