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膜单元及膜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1645.7 | 申请日: | 2012-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6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全新路;何唯平;雷波;潘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源海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7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膜 单元 生物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污水生化处理的新型平板式生物膜单元。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生物膜单元的膜生物反应器。
背景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将膜分离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结合的新型高效污水处理装置。相对于传统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用膜分离替代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沉降分离,大大提高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浓度,从而使系统出水水质和容积负荷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出水可以作为中水回用,或直接进入下游RO/NF脱盐系统制造纯水回用于工艺系统中。目前,膜生物反应器依据膜的使用状态不同主要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其中内置式也称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由于低压抽水,相对耗能低,是膜生物反应器应用最广的一种。
浸没式膜生物反应器中包括多个浸没式膜单元,而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浸没式膜单元基本上为中空纤维膜和平板膜。和中空纤维膜单元相比,平板膜单元具有膜强度高,易清洗,寿命长等优点。平板膜单元包括平板式支撑板、热熔焊接固定在支撑板两面的膜布;支撑板每一面设置有若干凸条,相邻凸条之间形成导水槽;支撑板正反两面的膜布不相通,这种结构导致平板膜单元的支撑板正反两面水压差与流通不均衡,无法提高流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平板膜单元流通效率不高的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物膜单元,包括设置有多条凸条的支撑板、紧固于支撑板的膜布,相邻凸条之间形成导水槽,所述凸条设置有使所述支撑板两面相通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凸条设置有使相邻所述导水槽相通的凹口。
优选地,所述凸条设置有增加与膜布接触面积的凸点。
优选地,所述凹口交错设置。
优选地,所述凹口为方形、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或梯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膜生物反应器,包括上述的生物膜单元。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凸条设置有使所述支撑板两面的清水相互流动的通孔,当一面膜布渗透入的清水多于另一面时,因为水压差通过通孔可以进入另一面的导水槽,充分利用另一面的导水槽使水的流通更加顺畅、均衡,输出水量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膜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支撑板10、凸条11、凸点12、导水槽13、凹口14、通孔15、导流沟16、出水口17、凸台18、膜布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放入待处理污水池的生物膜单元,生物膜单元包括支撑板10、与支撑板10大小相合适的膜布20分别通过热熔焊接固定支撑板10两面的焊纹上,一膜布20固定在支撑板10的正面,一膜布20固定在支撑板10的反面。支撑板10的出水口17连接水泵抽水,在水泵作用下,生物膜单元内部形成负压,污水在负压作用下,由生物膜单元外部向里面渗透;在膜布20的分离作用下,污染物在膜布20外壁截留,而向支撑板10内渗透的则为清水;清水通流经支撑板10的导水槽13在导流沟16处汇聚,再通过出水口17流出外部。
如图1所示,平板形状的支撑板10有正反两个大平面,每个平面上分布有多条凸条11、相邻凸条11之间形成容纳清水流动的导水槽13,所述凸条11还设置有使所述支撑板10两面的清水相互流动的通孔15,支撑板10有多个通孔15,当一面膜布20因局部污水浊度较少使渗透入的清水较多,另一面膜布20因局部污水严重渗透入的清水较少时,因为水压差通过通孔15一面较多的清水可以进入另一面的导水槽13,充分利用另一面的导水槽13使水的流通更加顺畅、均衡,输出水量更加稳定。为了使得支撑板10两面的导水槽13的清水更均匀快速的流通,所述通孔15在支撑板10正反两面均匀分布。通孔15的数量根据支撑板10的面积、通孔15面积、水流量的大小及效率等要求在支撑板10正反两面均匀分布;一实施例中,支撑板10正反面有96个均匀分布直径6mm的通孔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源海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源海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海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16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