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轮系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3041.6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6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王传宾;段娜;姚章涛;刘志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67/06 | 分类号: | F02B67/0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黎明 |
地址: | 2500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水泵 空调 压缩机 发电 机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系结构,尤其是一种发动机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轮系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柴油机上配置的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空调压缩机等,其驱动方式一般都是通过V型皮带将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的皮带轮分别与内燃机的主动轮连接在一起,并通过皮带张紧轮将皮带张紧,由于V型皮带固有的特性,如果曲率过大,皮带很快就会出现损坏,所以一般采用内部驱动和张紧方式(即皮带轮和张紧轮都在皮带内部);另外,为了保证足够的摩擦力,需要较大的皮带轮包角,这势必会造成皮带轮和张紧轮布置较分散,一方面增加了内燃机外形尺寸,另一方面降低了柴油机驱动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可靠性好的发动机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轮系结构。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轮系结构,包括高压油泵皮带轮、发电机皮带轮、水泵皮带轮、空调压缩机皮带轮,所述高压油泵皮带轮、发电机皮带轮、水泵皮带轮、空调压缩机皮带轮的外侧皮带轮槽由多楔带包络,水泵皮带轮和空调压缩机皮带轮布置在轮系的左侧,高压油泵皮带轮和发电机皮带轮分布在轮系的右侧,所述水泵皮带轮与发电机皮带轮之间的多楔带外侧设置有向内侧张紧多楔带的上惰轮,高压油泵皮带轮与空调压缩机皮带轮之间的多楔带外侧安装有向内侧张紧多楔带的自动张紧轮和下惰轮。
所述高压油泵皮带轮为驱动整个轮系运转的主动轮,高压油泵通过齿轮由曲轴驱动。
所述高压油泵皮带轮、发电机皮带轮、水泵皮带轮、空调压缩机皮带轮的外侧皮带轮槽处于同一纵向平面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自动调节控制张紧力,由于采用多楔带进行动力传递,皮带张紧力较小,具有安装方便、可靠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高压油泵皮带轮、2发电机皮带轮、3水泵皮带轮、4空调压缩机皮带轮、5自动张紧轮、6上惰轮、7下惰轮、8多楔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水泵、空调压缩机、发电机轮系结构,包括安装在柴油机高压油泵上的皮带轮1、安装在柴油机机体前端的发电机皮带轮2、水泵皮带轮3、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自动张紧轮5、上惰轮6、下惰轮 7和多楔带8。
所述高压油泵皮带轮1、发电机皮带轮2、水泵皮带轮3、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的外侧皮带轮槽由多楔带8包络,水泵皮带轮3和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布置在轮系的左侧,高压油泵皮带轮1和发电机皮带轮2分布在轮系的右侧。
所述水泵皮带轮3与发电机皮带轮2之间的多楔带8外侧设置有向内侧张紧多楔带8的上惰轮6,降低多楔带8抖动,同时增加了水泵皮带轮3和发电机皮带轮2的包角。
高压油泵皮带轮1与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之间的多楔带8外侧安装有向内侧张紧多楔带8的自动张紧轮5和下惰轮7,提高了整个轮系工作的可靠性。
所述发电机皮带轮2与水泵皮带轮3、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和高压油泵皮带轮1的轮槽处于同一纵向平面上,且呈三角形排列。
所述高压油泵皮带轮1为驱动整个轮系运转的主动轮,高压油泵通过齿轮由曲轴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轮系主动轮为高压油泵皮带轮1,是由曲轴通过齿轮直接驱动的。水泵皮带轮3和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布置在轮系的左侧,高压油泵皮带轮1和发电机皮带轮2分布在轮系的右侧。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和高压油泵皮带轮1之间布置了自动张紧轮5,在多楔带8的外侧对多楔带8张紧,既减小了内燃机的外形尺寸,又增大了多楔带8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及皮带轮包角,其结构紧凑,而且自动张紧轮5可以自动在一定范围内自动调整角度,使多楔带8一直处于张紧状态,保证多楔带8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处于合适的范围,使皮带张紧力始终在一个合适的数值,驱动可靠;在水泵皮带轮3和发电机皮带轮2之间多楔带8的外侧设有上惰轮6,在空调压缩机皮带轮4和高压油泵皮带轮1之间多楔带8的外侧设有下惰轮7,进一步增加多楔带8与皮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及皮带轮包角,增加驱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自动调节控制张紧力,由于采用多楔带进行动力传递,皮带张紧力较小,具有安装方便、可靠性好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等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30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
- 下一篇:新型汽车散热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