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腹板叉形壳体锻件的模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3050.5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41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陆友荣;黄旭东;陈洋清;郑天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运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02 | 分类号: | B21J1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215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板 叉形 壳体 锻件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腹板叉形壳体锻件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列车上用于传动和连接的壳体锻件是一种形状复杂系数很高的薄腹板叉形大锻件,如图5所示,它主要包括一个本体部和一对叉爪,在加工时由于本体部的凹槽处腹板较薄,在锻造过程中易于冷却,且锻件在打击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很大,因此预锻过程和终锻过程分别要在两台大型锻压设备上进行,预锻模具由各有一个预锻型槽的上、下模组成,终锻模具由各有一个终锻型槽的上、下模组成。如果预锻型槽和终锻型槽都做在同一副模具上,锻造时将会产生很大的偏心力,会对设备和模具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节约成本,方便生产,防止偏心打击的列车上用于传动和连接的壳体锻件的模具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腹板叉形壳体锻件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的底部安装在一块底板上,底板上有滑道,下模通过在滑道上滑动可以在一个预锻位置和一个终锻位置之间切换,所述上模上设有上模终锻型槽,所述下模上设有预锻型槽和终锻型槽,预锻型槽和终锻型槽沿下模的滑动方向排列。
优选的,所述的滑道是开设在底板上的燕尾槽,下模底面设有燕尾导轨,燕尾槽和燕尾导轨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上设有多个定位凹槽,下模上设有多个与所述定位凹槽匹配的定位凸柱。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的四角设有四个定位凹槽,所述下模上设有六个定位凸柱,当下模处于预锻位置和终锻位置时,均有四个定位凸柱与所述四个定位凹槽相对齐。
如上所述,本薄腹板叉形壳体锻件的模具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所述下模的预锻型槽和终锻型槽都在一个模具上,使得预锻和终锻两个工序能在一台设备上进行,从而降低了成本,并且上模和下模设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和凸柱,在加工时起到了良好的导向定位作用,不会因为偏心打击而对设备和模具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薄腹板叉形壳体锻件的模具结构上模示意图。
图2为薄腹板叉形壳体锻件的模具结构下模示意图。
图3为薄腹板叉形壳体锻件的模具结构底板示意图。
图4为薄腹板叉形壳体锻件的模具结构底板和下模配合示意图。
图5为薄腹板叉形壳体锻件的示意图。
图中:1 上模
11 定位凹槽
12 上模终锻型槽
2 下模
21 预锻型槽
22 终锻型槽
23 定位凸柱
24 燕尾导轨
25 预锻位置
26 终锻位置
3 底板
31 燕尾槽
4 滑道
5 本体部
51 左叉爪
52 右叉爪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前”、“后”、“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图5所示是薄腹板叉形壳体锻件的示意图。薄腹板叉形壳体锻件包括本体部5、左叉爪51和右叉爪52,以及凸筋和凹槽。
根据图1—图4,一种薄腹板叉形壳体锻件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下模2的底部安装在一块底板3上,底板3上有滑道4,下模2通过在滑道4上滑动可以在一个预锻位置25和一个终锻位置26之间切换,所述上模1上设有上模终锻型槽12,所述下模2上设有预锻型槽21和终锻型槽22,预锻型槽21和终锻型槽22沿下模2的滑动方向排列。
本模具结构安装在同一台锻压设备上,所述模具结构的上模1固定安装在锻压设备的上安装台面上,所述模具结构的下模2通过底板3安装在下安装台面上。优选的,所述的滑道4是开设在底板3上的燕尾槽31,下模2底面设有燕尾导轨24,燕尾槽31和燕尾导轨24滑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运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运良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30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锻联合体冷锻装置
- 下一篇:一种碎断剪卸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