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电磁阀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4433.4 | 申请日: | 2012-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5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旅行;董蕾;桂鹏程;辛航;胡亮;黄孝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6 | 分类号: | F16L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马佑平;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器 自动变速器 电磁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内部线束的线束支架。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多数为大众公司系列产品,其变速器控制单元、采集信号的各类传感器、执行元件电磁阀,均布置于变速器内部,并且高度集成。其中,变速器内部的电磁阀线束是采用一种导线框的方式,即在金属板上冲压成型出电磁阀的连接线路和配对插件,然后在其表面进行注塑,将金属板封装到一起,仅露出与各电磁阀的连接插件和一个与外部连接的插件。因此在变速器内部无传统的导线和电磁阀插件。这种设计方式的加工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简单、低廉的方式实现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内部的电磁阀线束连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电磁阀线束,包括:
线束支架,所述线束支架前端具有插件卡槽,从所述插件卡槽向后延伸形成分线区,从所述分线区向后延伸形成第一分线槽和第二分线槽,所述线束支架左右两侧具有向外延伸的多个导线槽,其中左侧的导线槽与所述第一分线槽或所述分线区连通,右侧的导线槽与所述第二分线槽或所述分线区连通,所述第一分线槽、所述第二分线槽或所述导线槽内具有通孔;
总插件;
从总插件分接出来多组导线,且所述导线末端连接有电磁阀插件或者传感器插件;
所述总插件固定在所述插件卡槽内,所述导线通过所述分线区进入所述第一分线槽、第二分线槽,并最终进入各个导线槽。
可选择地,所述插件卡槽的前端具有卡舌,后端具有限位块。
可选择地,所述线束支架的两侧位于所述导线槽之间和/或所述线束支架的后端设置有多个具有安装孔的凸缘。
可选择地,所述电磁阀插件为十二个,所述传感器插件为两个。
线束支架前端的插件卡槽将线束的总插件固定,从总插件分出来的导线经过分线区进入第一分线槽或第二分线槽,在分别进入各个导线槽保持走向,并通过在分线区、导线槽内的通孔中插入扎带将各分支导线固定,各分支导线末端连接电磁阀插件或者其它传感器插件,从而实现了电磁阀线束的固定。由于该导线支架为一个整体,能够通过冲压、注塑等方式一次成型,因此加工简单、成本低。线束支架上固定的插件、导线和所采用的扎带均为市场上常见的现有产品,加上线束支架的加工成本,仍然要比生产导线框式的电磁阀线束成本低,且线束支架上的导线、插件的数量、型号能够任意布置,通用性强,进一步降低了成本。导线槽为导线提供导向和固定,将电磁阀插件引导至对应电磁阀位置,既缩短了插拔时移动距离,又起到防错作用。
进一步地,插件卡槽以前端的卡舌和后端的限位块来固定总插件,通过按压即可将总插件固定,安装方便。
进一步地,线束支架两侧或者线束支架后端的凸缘能够起到将线束支架及其上固定的线束安装到变速箱内部的液压阀体上,使连接更稳固。
进一步地,电磁阀插件为十二个相同插件,所述传感器插件为两个相同插件,数量恰好对应变速器的电磁阀控制元器件个数和压力传感器个数,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线束支架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电磁阀线束的示意图。
上图中标记:100-线束支架、1-插件卡槽、2-分线区、3-第一分线槽、4-第二分线槽、5-卡舌、6-限位块、7-导线槽、8-导线槽、9-导线槽、10-导线槽、11-通孔、12-通孔、13-凸缘、14-凸缘、15-总插件、16-传感器插件、17-电磁阀插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44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