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延性框架填充墙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6127.4 | 申请日: | 2012-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25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邓明科;梁兴文;代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林兵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性 框架 填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抗震与加固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延性框架填充墙抗震。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广泛用于宾馆、学校、办公楼等建筑物的抗侧力结构。框架填充墙是框架结构房屋的围护墙和隔墙,一般均为非承重墙。汶川地震的震害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填充墙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承担了较大的地震作用,但墙体本身的变形能力较差,使得填充墙的破坏严重,甚至发生倒塌,引起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在我国框架结构的应用相当广泛,因此对框架填充墙的加固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从宏观震害和试验研究中发现,地震作用下框架填充墙的开裂和倒塌,主要由于框架填充墙的抗剪强度和变形能力不足。
常用的框架填充墙加固技术有增大截面法、钢筋网面层加固法等。上述加固补强技术整体水平比较落后,施工方法和工艺比较复杂,对加固后框架填充墙的受力性能提高不明显,且加固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寻求一种抗震性能尤其是变形能力好的框架填充墙,以避免地震作用下框架填充墙发生脆性破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延性框架填充墙,该框架填充墙利用较高强度和高韧性的高延性纤维混凝土对框架填充墙形成包裹,并通过钢带箍和钢板带进行纵向和横向双重加固, 防止框架填充墙发生脆性破坏,提高框架填充墙的抗剪承载力和整体性,提高钢板带对框架填充墙的约束作用,可大幅度提高框架填充墙的抗震性能。本实用新型具有加固效果好、施工简单且成本低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延性框架填充墙,包括横向的框架梁、竖向的框架柱,所述框架梁、框架柱之间为框架填充墙,在所述框架填充墙的竖向灰缝中埋有若干根短钢筋;沿框架填充墙水平方向布置有若干根竖向的钢板带;沿框架填充墙高度方向布置有若干根横向的钢带,每根钢带沿框架填充墙绕一周形成闭合的钢带箍;在框架填充墙外表面涂覆有高延性纤维混凝土面层,所述高延性纤维混凝土面层将框架填充墙以及所有的短钢筋、钢板带、钢带箍包覆。
本实用新型的还具有如下其他技术特征:
所述的若干根短钢筋中,相邻的短钢筋之间的水平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300mm,所述短钢筋的直径为10mm。
所述的钢板带的厚度为5mm,宽度为100mm,相邻的钢板带的水平间距和纵向间距均为300mm。
所述的形成钢带箍的钢带两端通过打包扣固定。
所述高延性纤维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20~40mm。
本实用新型的的加固装置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特点:
(1)本实用新型在框架填充墙体竖向灰缝内植入短钢筋,既方便施工,又可增强框架填充墙和高延性纤维混凝土面层之间的粘结性能,保证框架填充墙与面层共同工作。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高延性纤维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延性、高耐久性和高耐损伤能力的生态建筑材料。可有效避免框架填充墙发生脆性破坏,显著提高框架填充墙的整体性与抗震性能。
(3)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板带,经济性较好,且面层厚度较薄,对原有结构的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中各代码表示:1-框架梁、2-框架柱、3-框架填充墙、4-钢板带、5-钢带箍、6-短钢筋、7-高延性纤维混凝土面层;8-打包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61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嵌入式立柱的组装护栏
- 下一篇:滚珠丝杆的预拉伸锁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