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低压无功补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8350.2 | 申请日: | 2012-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56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李绍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现代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吕利敏 |
地址: | 25001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低压 无功 补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系统,属于电气自动化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企业中,电动机等感性负荷占据相当大比重,为了保证电动机拖动系统的可靠性,在选择电动机的时候,往往容量偏大,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使电机的负荷率降低,造成功率因数和效率下降。电机的最高效率一般在75%至满负荷期间出现,而电机的功率因数则在满负荷时最高。它们在消耗有功功率的同时,也需要吸收大量无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出现不仅导致发电机出力下降,降低了输配电设备效率,而且还增大了网损,严重影响供电质量。
要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主要措施是增容,即扩大变压器和配电线路容量,从而提高供电能力。但是,增容投资大,施工工程量大,周期长。相较而言,无功补偿对企业的节能降耗意义非常大。假如则S=,此时整个配电室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基本相等,输电线路、变压器的负载有一半是无功功率,况且线路、变压器的损耗与电流平方成正比,这个数字非常庞大。如果把功率因数提高到0.95以上,无功功率大大降低,节能效果显著。
大部分企业对无功补偿的认识不足,仅仅是为了应付电力部门力调电价的考核,重视了变电站内的高压无功补偿,而厂区内的低压无功补偿往往不被重视,甚至忽视,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部分企业动力车间为了减少故障率和设备的维护费用,低压无功补偿处于退出状态,功率因数偏低。部分企业认为有自备电厂,发电机可以输出无功功率,企业与电厂之间输电距离又短,降低线损意义不大,所以忽视了无功补偿。其实,降低线损仅仅是其中一个指标,管理者忽视了发电机的有效出力,如果无功就地补偿,发电机在煤耗增加不多的情况下多发有功功率,减少从网上的购电量,从节能将耗的角度来分析,企业的利润会更可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系统,该系统集电网监测与无功补偿于一体,不但可以补偿电网中的无功损耗,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损,从而提高电网的负载能力和供电质量;同时还能够实时监测电网的三相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运行数据,可完成对整个低压配电线路的监测、分析处理、报表输出等综合处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低压无功补偿系统,包括智能组件、快速断路器、零投切开关电器、微型电流互感器、温度继电器、滤波电抗器、温度传感器和滤波电容器;
所述快速断路器、零投切开关电器、微型电流互感器、温度继电器、滤波电抗器、温度传感器和滤波电容器分别与智能组件电连接;
所述快速断路器的A相线路与零投切开关电器、微型电流互感器、滤波电抗器和滤波电容器串联电连接;所述快速断路器的B相线路与零投切开关电器、微型电流互感器、滤波电抗器和滤波电容器串联电连接;所述快速断路器的C相线路与零投切开关电器、微型电流互感器、滤波电抗器和滤波电容器串联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智能组件的型号为TDS-NT01。
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的智能低压无功补偿系统还包括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与所述智能组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在于:
1.将本实用新型利用到企业中,可以大幅度节省企业电费开支:使用本系统进行低压无功补偿不但减少初次投资费用,而且减少了运行后的基本电费。
2.本实用新型降低了电路系统的能耗。补偿前后线路传送的有功功率不变,P=IUCOSφ,由于COSφ提高,补偿后的电压U2稍大于补偿前电压U1,为分析问题方便,可认为U2≈U1从而导出I1COSφ1=I2COSφ2。即I1/I2=COSφ2/COSφ1,这样线损P减少的百分数为:
ΔP%=(1-I2/I1)×100%=(1-COSφ1/COSφ2)×100%
当功率因数从0.70~0.85提高到0.95时,由上式可求得有功损耗降低20%~45%。
3.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改善电压质量。
4.本实用新型对三相异步电动机通过就地补偿后,由于电流的下降,功率因数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变压器的容量,计算公式如下:
△S=P/COSφ1×[(COSφ2/COSφ1)-1]
如一台额定功率为155KW水泵的电机,补前功率因数为0.857,补偿后功率因数为0.967,根据上面公式计算其增容量为:(155÷0.857)×[(0.967÷0.857)-1]=24KV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现代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现代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83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蓝牙的智能家居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二极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