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日光温室棚面雨水收集过滤储存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8772.X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12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贵龙;杨殿林;赵建宁;刘红梅;赖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4D13/04;E03B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19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日光温室 雨水 收集 过滤 储存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光温室棚面雨水收集过滤储存设施。
背景技术
集雨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中东地区已有记载。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国新疆等地2000年以前就利用“坎儿井”集雨灌溉。约1500年以前,以色列拿巴秦人对降雨进行收集、储存和利用,发展集雨农业。墨西哥、秘鲁、南美的安第斯山山坡上的集雨梯田已经历了千年的农耕。18世纪初期印第安人采用集雨技术种植玉米、南瓜和甜瓜。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集雨技术发展迅速,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和内蒙等地区,相继实施“集雨节灌”、“窖水蓄流”和“雨水集流”等集雨工程技术,有效解决了人畜生活与农业生产用水难题,惠及国土面积200万km2,受益人口2.6亿。
利用日光温室棚面收集利用雨水,是开发利用雨水资源的可行措施,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已有实践。但所涉及的雨水收集和储蓄设施尚有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集雨槽是温室棚面集雨不可或缺的设施,目前主要有斜挂式和沟渠式两种类型。斜挂式就是用铁皮或半圆的PVC管做成的简易槽,横向斜挂在温室棚面上,内侧槽口紧贴棚面,一端下接蓄水池,一端挂在棚面上。这种集雨槽的缺陷:一是不能全面收集雨水,二是影响温室透光和保温草帘的收放,三是材料易折损,需要经常更换。沟渠式集雨槽就是在温室棚面下沿地表开沟,用混凝土修建排水沟,沟的一端连通蓄水池,为了增加水流速度,沟底向蓄水池端稍有倾斜,这种集雨槽虽能全面收集来自棚面的雨水,但是沟槽内常有泥沙和枯枝落叶等杂物,导致雨水在沟槽流动不畅,且易引起泥沙和枯枝落叶等杂物进入蓄水池,需要经常清理,费工费时。蓄水池是集雨技术应用的另一关键设施,常用蓄水池按所处位置分为地下式、半地下式和地上式。半地下和地上式均占用地上空间,且冬季遇低温结冻,池内所蓄水不得以利用,夏季池水易蒸发损失。另外,蓄水池底常淤积泥沙,影响蓄水能力,清理维护不便。蓄水池合理容积的确定也是集雨技术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目前蓄水池的容积多是依据地区多年降雨资料,降雨分布规律,雨水汇流面积等参数计算求得,涉及的因素较多,计算方法繁杂,可操作性不强。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便捷的新型日光温室棚面雨水收滤储设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日光温室棚面雨水收集过滤储存设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日光温室棚面雨水收集过滤储存设施,其特征在于,利用温室棚面作为雨水汇集面,棚面下沿设置集雨槽与蓄水池,收集的雨水用于温室菜地灌溉。
集雨槽位于温室棚面下沿,长度与温室长度相当,纵剖面为“楔形”,平面为矩形,集雨槽上口与地面齐平,槽内口宽40cm,内沿与温室棚面下沿相接,底部纵向倾斜,两端落差40~45cm,利于集水畅流,充分收集棚面雨水。
集雨槽内填充粒径为2~3cm砾石或鹅卵石,槽底出水口安装格栅,阻隔泥沙、枯枝、落叶等杂物,过滤雨水。
储水池为封闭式,池体处于室外地面以下,池底以上部分为立方体,池底由倾斜坡面和方形水凼构成,水凼内安装潜水泵,排输集水,防止泥沙淤积。
本实用新型可操作性强,结构简单,易于建造,可以有效地集蓄雨水,很好的弥补了类似设施的不足,能够显著节约干旱地区淡水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日光温室棚面雨水收集过滤储存设施结构示意图;图2是日光温室棚面雨水收集过滤储存设施平面图;图3是集雨槽剖面图;图4是蓄水池剖面图。
附图中标记(1)表示温室棚面,(2)表示集雨槽,(3)表示蓄水池,(4)表示粒径为2-3cm的砾石或鹅卵石,(5)表示集雨槽出水口,(6)表示蓄水池进水口,(7)表示泵站输水口,(8)表示溢流口,(9)表示蓄水池出水口,(10)表示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建造方法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集雨槽(2)修建在温室棚面(1)下沿,集雨槽内沿和槽底采用混凝土浇筑,外沿为砖混结构。
集雨槽修筑前,先削土模,在地表开挖一个与集雨槽形状相似的地沟作土模,土模底部纵向倾斜,保证两端落差40-45cm,远蓄水池端高,近蓄水池端低。宽度约为64-70cm,深度保证集雨槽上口与地面水平。底部铺设10cm灰土(石灰与土重量比3∶7)夯实,在最低端预留出水口(5),安装格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未经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87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泵预转换系统
- 下一篇:一种进排气装置及输沙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