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射式新型气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78974.4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0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根生;任发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根生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2000 河南省三门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喷射式 新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及生产工艺中的固液分离、油水分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喷射式新型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气浮装置的核心技术是微气泡的产生技术,常规的气浮装置采用的是溶气法,它的工作原理是空气在一定的压力下可以溶入水中,当压力释放时气体从水中逸出形成微小气泡。其装置较为繁杂,主要由溶气罐、循环泵、空气压缩机、释放系统等构成,同时,运行能耗也较大。
2002年6月3日,本发明人发明创造的新型气浮微气泡发生装置获得专利授权(专利号:ZL02236788·8),之后,我单位先后将该技术应用到水体充氧和气浮装置方面,尤其是采用该技术制造的新型气浮装置效果很好,完全可以替代溶气法气浮装置,且气泡量及气泡直径均可调,适应不同场合的固液分离和油水分离。因而,在本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创新完成发明创造为装置更加简单、成本大幅降低的喷射式新型气浮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利用微气泡发生器替代溶气法气浮系统中的溶气罐、空压机、释气头等装置,使气浮装置其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同时降低装置的运行费用的一种喷射式新型气浮装置专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喷射式新型气浮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喷射式新型气浮装置,包括微气泡发生系统、气浮机主体容器和刮渣机,所述微气泡发生系统由微气泡发生器和循环泵构成,气浮机主体容器由气浮池、沉淀池、清水池、液面调节器、进口管、出口管、空气进口和排泥口构成,气浮机主体容器前端连接进口管、渣斗、空气进口,气浮机主体容器内部设置有气浮池、沉淀池、清水池,气浮机主体容器后端连接有液面调节器、循环泵,液面调节器连接出口管。
下一步,所述微气泡发生器在小型装置上安装在循环泵的出口处,在大中型装置上安装在循环泵的出口管道上。
下一步,所述微气泡发生器气浮面积1.5m2,所需功率2.2kw,处理水量20m3/h。
下一步,所述循环泵扬程要求为25米以上。
下一步,所述气浮池的尺寸根据处理水量设计,其断面流速≤0.3m/min、深度≥1.5m。
下一步,所述刮渣机由电机、减速机、传动链轮、链条及固定在链条上的刮渣板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喷射式新型气浮装置经检测:经气浮处理后,悬浮物可消减90%以上,加入絮凝剂则效果更好。油脂类(溶解油需加入破乳剂)可消减95%以上,与溶气式气浮装置相当。该装置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化,无需专人值守。其故障率极低,维护费用低。其动力消耗相当于溶气法的循环泵,节省了空压机的动力,节能约30%。
喷射式新型气浮装置系统结构简单,制造费用约为溶气式气浮装置的60%,可为生产单位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为使用单位节省投资。投入式气浮装置灵活机动,可用于处理突发事件或利用原有水池、容器进行固(油)水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喷射式新型气浮装置,包括微气泡发生系统、气浮机主体容器3和刮渣机4,所述微气泡发生系统由微气泡发生器12和循环泵10构成,气浮机主体容器3由气浮池5、沉淀池6、清水池7、液面调节器8、进口管1、出口管9、空气进口13和排泥口11构成,气浮机主体容器3前端连接进口管1、渣斗2、空气进口13,气浮机主体容器3内部设置有气浮池5、沉淀池6、清水池7,气浮机主体容器3后端连接有液面调节器8、循环泵10,液面调节器8连接出口管9,微气泡发生器12在小型装置上安装在循环泵10的出口处,在大中型装置上安装在循环泵10的出口管道上,微气泡发生器12气浮面积1.5m2,所需功率2.2kw,处理水量20m3/h,循环泵扬程要求为25米以上,气浮池5的尺寸根据处理水量设计,其断面流速≤0.3m/min、深度≥1.5m,刮渣机4由电机、减速机、传动链轮、链条及固定在链条上的刮渣板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根生,未经李根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789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