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千斤顶为一体的省力换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0255.6 | 申请日: | 2012-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962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金色啄木鸟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5/00 | 分类号: | B60C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千斤顶 一体 省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千斤顶为一体的省力换胎装置。
背景技术
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世界耗用橡胶量的一半都是用于轮胎生产。
轮胎已是如今社会必不可少的,随着颁布实施的《轮胎工业产业政策》,轮胎召回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轮胎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路面接触,和汽车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保证汽车有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提高汽车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承受着汽车的重量,轮胎在汽车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轮胎是汽车行驶过程中,唯一直接接触底面的部件,事实证明,众多汽车事故的发生就是源于轮胎的问题,其中轮胎的花纹很重要,它能够确保有效的抓地力,对于花纹来说,正常的磨损到一定程度,轮胎就需要更换了。同时,通过对轮胎接地面的观察,也能够判断出车辆四轮定位及悬架是否存在隐患。
不难看出,轮胎的更换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动作,一般更换轮胎时,常用工具为千斤顶。所谓千斤顶是利用螺旋传动来顶举重物的一种起重或顶压工具,常用于汽车修理及机械安装中。工作时,重物压于顶垫上,将绞杠穿入螺旋杆上部的孔中,旋动绞杠,螺旋杆在螺套中靠螺纹做上、下移动,从而顶起或放下重物。螺套镶在底座里,用螺钉定位,磨损后便于更换。顶垫套在螺旋杆顶部,其球面形成传递承重之配合面,由螺钉锁定,使顶垫相对螺旋杆旋转而不脱落。
目前常用的换胎方法是:先把螺丝用套筒扭松,再用千斤顶把车顶上来以后才能把螺丝和轮胎全部卸下来。其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千斤顶和圆盘换胎器相结合的换胎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包括千斤顶和圆盘换胎器,所述圆盘换胎器固定在千斤顶的手柄上,所述圆盘换胎器设有上下两个圆盘、4个把手,把手固定在上下两个圆盘之间,把手的末端设有与轮胎上螺丝大小匹配的拧环。
所述相邻把手之间的夹角为90°。
所述拧环与把手为一体且垂直。
所述把手的端部设有螺钉和螺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将千斤顶和圆盘换胎器有效结合起来,并将圆盘换胎器固定于千斤顶的手柄上,在千斤顶上升轮胎的过程中使得换胎器的把手旋转,拧下轮胎上的螺丝,操作简单,事半功倍,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圆盘换胎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圆盘换胎器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千斤顶,2、挡环,3、手柄,4、圆盘换胎器,5、把手,6、拧环,7、螺钉,8、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3,一种集千斤顶为一体的省力换胎装置,包括千斤顶1和圆盘换胎器4,所述圆盘换胎器4固定在千斤顶1的手柄3上,所述圆盘换胎器4设有上下两个圆盘、4个把手5,把手5固定在上下两个圆盘之间,把手5的末端设有与轮胎上螺丝大小匹配的拧环6;将千斤顶和圆盘换胎器有效结合起来,并将圆盘换胎器固定于千斤顶的手柄上,在千斤顶上升轮胎的过程中使得换胎器的把手旋转,拧下轮胎上的螺丝,操作简单,事半功倍,提高了效率。
所述相邻把手5之间的夹角为90°,用力均衡。
所述拧环6与把手5为一体且垂直,能够产生一股拧力,拧下螺丝。
所述把手5的端部设有螺钉7和螺帽8,方便拆卸。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金色啄木鸟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金色啄木鸟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02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