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燃料套筒式石灰窑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2069.6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684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05 |
发明(设计)人: | 宋军保;杨金凯;刘贵春;郭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广热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12 | 分类号: | C04B2/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 | 代理人: | 苏艳肃 |
地址: | 050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燃料 套筒 石灰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灰窑,具体地说是一种多燃料套筒式石灰窑。
背景技术
现有的套筒式石灰窑,由窑壳及位于窑壳内的上、下内套筒构成,所述窑壳与上、下内套筒之间形成煅烧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内设有上、下两排间隔分布的上、下燃烧室。CN 102072648 A公开了一种在上、下燃烧室的外端部壁体上分布有煤粉烧嘴和煤气烧嘴的套筒式石灰窑,该烧咀喷出的燃烧火焰在燃烧室形成高温气流后再进入环形通道循环对物料进行煅烧,这种结构的炉窑煅烧均匀度差,从而导致套筒窑的最高日产量仅为600吨,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煅烧效率高、煅烧均匀、可有效提高日产量的多燃料套筒式石灰窑,以解决现有套筒式石灰窑锻烧效率低下,日产量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多燃料套筒式石灰窑,由窑壳,位于窑壳内的上、下内套筒构成,所述窑壳与上、下内套筒之间形成煅烧环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内设有上、下两排间隔分布的燃烧室,所述燃烧室内设置有燃烧梁,所述燃烧梁自窑壳壁体伸至环形通道内;伸入环形通道内的燃烧梁梁体部分设置有烧嘴。
所述燃烧梁的端部伸出窑体并与窑体固接。
本实用新型中,燃烧梁伸至环形通道内并在位于环形通道内的梁体部分设置有烧嘴,由此,煤粉、煤气、天然气等燃料经位于环形通道内的燃烧梁烧嘴喷出燃烧,对位于环形通道内的物料进行煅烧。由于烧嘴位于环形通道内,其火焰及高温气体直接喷向位于下方环形通道内的物料层,燃烧后的高温气体能在窑内均匀分布,不存在气体流动死角,因此也消除了煅烧死角,进而提高了煅烧均匀度。与现有炉窑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炉窑通过设置所述的燃烧梁,解决了现有套筒式石灰窑燃烧室和环形通道互为垂直结构所导致的高温气体流动时产生流动死角,从而造成煅烧死角,进而导致煅烧均匀度低的技术难题,其煅烧效率和煅烧均匀度显著增加,由此,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只能通过限制环形通道的宽度来消极应对锻烧均匀度差的状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套筒式石灰窑,在窑壳与上、下内套筒之间间距增大的情况下,仍可获得良好的煅烧效果。由此,可通过加大环形通道宽度的手段来大幅提高石灰石容量,从而提高煅烧窑的日产量。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多燃料套筒式石灰窑,其日产量可达800吨,完全突破现有窑型日产量最高为600吨的限制,经济效益十分突出。
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窑可适用多种燃料进行生产,如煤粉、煤气、重油等,使套筒窑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燃料套筒石灰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多燃料套筒式石灰窑的主体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由窑壳6,位于窑壳内的上内套筒(未图示)、下内套筒1构成,所述窑壳6与下内套筒1之间形成煅烧环形通道3。所述环形通道3内设有拱桥7及上、下两排间隔分布的燃烧室8。本实用新型的多燃料套筒式石灰窑在所述燃烧室内设置有燃烧梁4,所述燃烧梁4自窑壳壁体伸至环形通道3内;伸入环形通道3内的燃烧梁梁体部分设置有烧嘴2。所述燃烧梁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已有的结构,其所使用的燃料可以是煤粉、煤气、重油等。本实用新型中的燃烧梁的端部伸出窑体并在外端部设置有固定台5,所述固定台5与窑壳6间通过紧固件固接,便于维修时进行拆卸与安装。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窑可适用多种燃料进行生产,如煤粉、煤气、重油等,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套筒窑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本实用新型可保证高温气体流通顺畅并均匀分布在窑内空间进行石灰石煅烧,使顺流煅烧带及逆流煅烧带的煅烧更加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广热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博广热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20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TA装置精制单元旋转压力过滤系统
- 下一篇:一种活性石灰预热器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