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置固定式上托辊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3811.5 | 申请日: | 201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88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廖纯德;李新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运输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9/12 | 分类号: | B65G3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002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置 固定 上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式输送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置固定式上托辊组。
背景技术
带式输送机是散状物料输送的主要设备之一,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煤炭、港口、化工、水利、电力等许多行业,槽形托辊组作为带式输送机的重要承载部件,其可靠有效工作是带式输送机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随着大带宽、大运量、高带速带式输送机的广泛应用,对于带式输送机槽形托辊组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DTII及DTII(A)及原有的TD75型槽形(或前倾)托辊组在使用过程中,因为中辊与侧辊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中辊与侧辊端面形成一个固定间隙,主要在胶带刚度较小及胶带跑偏和输送高温物料的情况下,中辊与侧辊端面交接处形成的间隙夹角,容易磨损及划伤胶带,缩短了胶带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设备运行成本。同时在保证相同槽角的条件下,支架高度较高,不宜用于整机高度偏低的布置情况。同时由于槽形托辊组中中辊与侧辊中心在同一直线上,不能很好的发挥每个辊子的承载能力,无形中增加了托辊组的等效间距。增加了设备投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槽形(或前倾)托辊组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前置固定式上托辊组。该前置固定式上托辊组通过结构改进设计,延长了胶带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整机布置高度,减少了等效的托辊组间距,提高了辊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前置固定式上托辊组,包括:
安装带式输送机中间架上的托辊支架;该托辊支架包括横梁和固定在横梁两端的左、右边支架;
通过左、右中支柱安装在横梁上的中辊;
通过左支架和左中支柱安装的横梁上的左侧辊;
通过右支架和右中支柱安装在横梁上的右侧辊;
所述左、右侧辊位于中辊的左、右两侧;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左、右中支柱上设置有前、后布置的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其中第二槽位的中心轴线与左、右侧辊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左、右侧辊的内侧轴端安装在所述左、右中支柱的第一槽位中,所述中辊两端的轴端安装在所述第二槽位中。
所述第一槽位和第二槽位之间的中心距为1.05d-1.4d,其中d为左、右侧辊和中辊的直径。
在所述左、右中支柱内设置有加强筋板。
在所述横梁与左、右边支架之间连接有左、右加强筋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左、右中支柱结构设计成两个结构相同的安装槽位,从而实现中辊与左、右侧辊中心不重合或相交,从而避免中辊与侧辊端面在同一中心线上形成夹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置固定式上托辊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左、右中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左、右中支柱的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5,所示的前置固定式上托辊组,包括托辊支架100,该托辊支架100采用螺栓110固定在带式输送机的中间架200上。托辊支架100包括横梁120和固定在横梁120两端的左、右边支架130、140;横梁120与左、右边支架130、140之间连接有左、右加强筋板150、160。
左、右中支柱310、320采用板金件经冲压(参见图5)后折弯而成,在左、右中支柱310、320上前、后设置有两个槽位311、312、321、322,并在左、右中支柱310、320上固定有加强筋板330。左中支柱310上的两个槽位311、312之间的中心距为1.05d-1.4d,右中支柱320上的两个槽位321、322之间的中心距也为1.05d-1.4d,d为左、右侧辊410、420和中辊430的直径。
左侧辊410外侧的轴端固定在左支架130上,内端的轴端安装在左中支柱310的槽位311中,右侧辊420外侧的轴端固定在右支架140上,内端的轴端安装在右中支柱320的槽位321中,中辊430两端的轴端分别安装在左、右中支柱310、320的槽位312、322中。这样左、右中支柱310、320的槽位311、321的中心轴线与左、右侧辊410、420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铅垂面上,而中辊430的中心轴线与左、右侧辊410、420的中心轴线不重合或相交,从而避免中辊430与左、右侧辊410、420端面在同一中心线上形成夹角。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运输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衡阳运输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38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旋转体定向的双伺服驱动夹送机构
- 下一篇:一种苯并三噻吩的共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