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井井下压力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4070.2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02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裴柏林;张遂安;陈兴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E21B47/06 | 分类号: | E21B47/06;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蒋常雪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井 井下 压力 测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井井下压力测试系统,属于油气田开发工程的油井试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气田开发工程需要对地下压力进行测试,而油气井测试常用的方法是试井。
试井是在井下放入传感器,进行开关井,测试出压力信号,即压力随时间变化的一系列数据,然后根据数学模型反求地层信息。
常规的油井测试,是在井口进行开关。但是由于井筒储集效应的影响,地层的弹性大,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很大。
为了能够很好地免除井筒储集效应,现有的一种技术方法是把传感器放入井下,然后在井下进行开关。但是由于液压管线较长,开启和关闭需要一个过程,传递时间比较慢,约2分钟。虽然这种方式比过去的井口开关更好,但是对我们了解近井地带的信息还不够。因为在2分钟内,地层波早已穿过10m以内的近井地带,就有很多重要信息不能被发现,特别是污染带。而污染带深度的判断对我们决定采取酸化、压裂等解除污染的措施很重要。另外还需要判断近井地带裂缝的情况。由于2分钟时压力波早就穿过近井地带,而无法诊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油井井下压力测试系统,它可以在瞬时(0.1s)内打开开关,形成流量与时间关系的矩形波。从而测出地层信息,特别是近井污染带的信息,对于以后采取酸化或其他油井增产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井井下压力测试系统,包括套管,下入套管的密封管柱,密封管柱底部密封封隔,形成密闭体,密封管柱和套管之间由液压式封隔器封隔形成密封管柱与套管之间的环空,密封管柱上安装有井下快速开关,密封管柱底部安装有存储式压力计。
所述井下快速开关包括开关外筒,开关外筒内设置有一个限流细管,所述限流细管顶部和套管的环空相连通,限流细管内设置有限流控制器,限流细管底部由一个薄膜密封。
或者,所述井下快速开关包括开关外筒,开关外筒内设置有一个限流细管,所述限流细管顶部和套管的环空相连通,限流细管内设置有限流控制器,限流细管底部安装有一个磁铁环,所述磁铁环和一个活动铁片相连接,所述活动铁片密封限流细管底部,活动铁片上方的限流细管内设置有一个限位块。
液压式封隔器由地面液压泵通过液压管线加压,实现封隔。
本实用新型的井下快速开关可以在瞬时(0.1s)内打开开关,形成流量与时间关系的矩形波。从而测出地层信息,特别是近井污染带的信息,对于以后采取酸化或其他油井增产措施具有指导意义。
因而,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操作简单且能实现井下快速产生流量变化的新型试井系统,能够在瞬时(0.1s内)打开开关,形成矩形的时间与流量关系曲线,从而解决了试井过程中难以测试污染带的深度和实现测试曲线的精确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把薄膜材料运用于井下开关的设计中,将以前几分钟实现开启,缩短到0.1s内快速实现流量变化,形成矩形的流量与时间关系曲线,达到预期测试目的,快速拿到数据。
(2)操作简便成本低,测试过程无需使用电缆等复杂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快速开关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快速开关剖面图。
图4为分别使用本实用新型快速开关、普通液压井下开关和常规井口开关测得的流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井井下压力测试系统,包括套管1,下入套管的密封管柱2,密封管柱底部密封封隔,形成密闭体,密封管柱和套管之间由液压式封隔器3封隔形成密封管柱与套管之间的环空4,液压式封隔器由地面液压泵5通过液压管线6加压,实现封隔。密封管柱上安装有井下快速开关7,密封管柱底部安装有存储式压力计8。
如图2所示,所述井下快速开关包括开关外筒10,开关外筒内设置有一个限流细管11,所述限流细管顶部和套管的环空相连通,限流细管内设置有限流控制器12,限流细管底部由一个薄膜密封13。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40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流板塔脱硫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钻探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