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6042.4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08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杰;张爱军;王小红;刘华芬;刘秀娟;杨新红;杨素玉;郭宏伟;涂光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文杰;张爱军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刺针结构。
背景技术
穿刺为常用临床治疗手段,主要用于:1.重症病人做持续的动脉压检测;2.用染料稀释法测心排量;3.采用动脉血样以作血气分析;4.控制性低压麻醉时用以准确测定降压的血压值;5.用作动脉输血,输液,是休克的抢救方法之一;6.液量过荷时,用作紧急放血。现临床上使用的穿刺针针体后端部设有鞘管,针体成功穿刺后,再置入鞘管。但由于使用的穿刺针针体与鞘管贴合不紧密,导致操作时容易滑动,影响操作者的穿刺成功率,甚至引起鞘管折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穿刺针,该穿刺针结构能很好地固定针体和鞘管,提高穿刺成功率。
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穿刺针,包括针体,鞘管,鞘管设置于针体的后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和鞘管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结构。
所述针体后端部的外壁上设有凸起,所述鞘管的内壁上设有与凸起相对应的凹槽。
所述凸起最宽处的宽度大于所述凹槽最窄处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针体和鞘管上设置凸起和凹槽,保证了操作时,鞘管与针体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稳定,因此不会因为鞘管与针体的相对滑动,影响穿刺方向,操作过程中,鞘管不易折断,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同时避免了因多次穿刺导致桡动脉痉挛情况的发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B-B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体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针体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鞘管A-A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鞘管B-B的剖视图。
其中,1-针体,2-鞘管,3-凸起,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的桡动脉穿刺针的锁扣结构,包括针体1,鞘管2,鞘管2设置于针体1的后端部,所述针体1和鞘管2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结构。
上述方案中,如图3~4所示,针体1的后端部的外壁上设有凸起3。如图5~6所示,鞘管2的内壁上设有与凸起3相对应的凹槽4。
上述方案中,所述凸起3最宽处的宽度大于所述凹槽4最窄处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一手持针体1,一手持鞘管2,将鞘管2套在针体1的尾部,旋转鞘管2,直至凸起3与凹槽4配合固定,鞘管2与针体1之间不发生水平位移。病人仰卧,上肢外展成90度,手掌面朝上,手腕下垫以小枕,用胶布将手指与置手板固定。先定出桡动脉搏动最强点,对穿刺区皮肤消毒,操作者戴无菌手套或双手快速刷洗,并用酒精消毒。然后对穿刺点进行麻醉。操作者一手持针,一手按于桡动脉旁,以30至45度下针,针脚穿过皮肤,感知有脉搏跳动,稍稍用力,有突破感,此时,一手固定针体1,一手反方向旋转鞘管2,解除鞘管2与针体1的固定,将鞘管2置入桡动脉,最后撤出针体1,通过三通接上肝素冲洗液或其它监测装置,完成穿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 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文杰;张爱军,未经周文杰;张爱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60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阳痿的中草药
- 下一篇:治疗肝心阴亏阳亢化火眩晕的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