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载荷测试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6452.9 | 申请日: | 2012-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86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刘德昆;孙守光;金新灿;谢基龙;刘志明;任尊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L1/22 | 分类号: | G01L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王家印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载荷 测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轴承的载荷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在位测试轴承的载荷的结构。
背景技术
轴承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机械零件,其使用寿命直接影响使用它的机械寿命,因此,了解轴承在机械实况工作过程中的载荷状况,对于准确估计轴承的使用寿命,或者对轴承结构进行合理化设计,都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如图1、图2所示,是现有轴承载荷测试结构的正视图与侧面剖视图,所述轴承包括内环11、外环12以及多个滚子13,可知,由于轴承的外环12呈环状,受力极为均匀,在环面上贴应变片14,加载载荷F后,测量出的电阻变化值过小,会导致最终的测试结果并不可靠。因此,目前来说,轴承的载荷测试,仍然只能在轴承载荷测试试验台上进行,对于在工作现场的实况测试而言,仍然还没有找到好的办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载荷测试结构,解决现有测试结构仅适用于试验台测试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轴承载荷测试结构,所述轴承包括内环、测试外环以及多个滚子,所述测试外环固定,所述内环上加有载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外环的外侧表面向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具有两个侧壁与一个底面,至少其中一个所述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底面上贴有应变片,所述应变片的连接线穿过所述通孔后连接至信号采集装置。
所述的轴承载荷测试结构,其中:所述测试外环的外侧表面沿周向间隔设有数个所述凹槽,各凹槽底面均贴有所述应变片。
所述的轴承载荷测试结构,其中:所述测试外环的整个外侧表面均向内凹陷,以使所述凹槽呈环凹形。
所述的轴承载荷测试结构,其中:所述凹槽具有两个侧壁与所述底面,所述应变片贴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与所述两个侧壁距离相等的位置。
所述的轴承载荷测试结构,其中:所述凹槽具有两个侧壁与所述底面,所述应变片贴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与侧壁相接的位置。
所述的轴承载荷测试结构,其中:所述内环上的载荷的方向是朝向所述应变片的粘贴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试结构,通过使得凹槽底面形成一个应力集中的区域,应变片贴在所述凹槽底面位置,随着载荷的变化,能够出现明显的电阻值波动,从而准确地测量出轴承所承受的载荷值,适合安装在工作现场进行实况测试。
附图说明
图1、图2分别是现有轴承载荷测试结构的正视图与侧面剖视图;
图3、图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载荷测试结构的正视图与侧面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载荷测试结构在另一测试时刻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轴承载荷测试结构,其包括内环21、测试外环22以及多个滚子23,所述测试外环22固定,所述内环21上则加有载荷F,而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
所述测试外环22的外侧表面向内设有凹槽25,所述凹槽25具有两个侧壁251与底面252,在所述凹槽25的底面252上贴有应变片26,所述侧壁251上设有通孔253,所述应变片26的连接线穿过所述通孔253后连接至信号采集装置27。
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环21上的载荷F的方向是朝向所述应变片26的粘贴位置,以使所述应变片26能够更好地响应所述载荷F。
如此结构,使得凹槽25底面252形成一个应力集中的区域,应变片26贴在所述凹槽25底面252位置,随着载荷F的变化,能够出现明显的电阻值波动,从而准确地测量出轴承所承受的载荷值。同时,由于该轴承载荷测试结构与一般轴承的外形基本相同,适合安装在工作现场进行实况测试。
当然,以上所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如下简单变换而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特点:
例如,所述测试外环22的外侧表面可沿周向间隔设有数个所述凹槽25,各凹槽25底面252均贴有所述应变片26。
例如,所述测试外环22的整个外侧表面可全部向内凹陷,以使所述凹槽25呈环凹形。
例如,所述应变片26也可以贴在所述凹槽25的底面252上与所述两个侧壁251距离相等的位置。
例如,所述应变片26还可以贴在所述凹槽25的底面252上与侧壁251相接的位置。
同时,利用上述轴承载荷测试结构,可进行轴承在位测试(即现场测试),其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64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仿生组织工程骨-软骨生物活性支架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熏香炉